美文网首页人物人生旅途哲思
密州时期的苏轼:心不曾安,何处吾乡?

密州时期的苏轼:心不曾安,何处吾乡?

作者: 随心婷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10-19 13:32 被阅读0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我是15年前最初读到的苏轼词,也是我喜爱了十数年的词。还记得初读是在《唐宋词》中,竟然潸然泪下,抄录后读了无数遍。时至今日,我也说不上为何被吸引,只知道那时候疯狂迷恋。

    每一年再读,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年少时不理解,苏轼如此怀念他的亡妻,为何会在短短的一年之后就娶了王润之,再后来又有王朝云。那时的我执着地认为,一生只能爱一人,相伴之人要相守一生,即便中途丧偶也要独处与思念。那时,我初中。

    渐渐地明白,不是所有感情都能走到最后,也许有人先离开,也许有人先放手,相伴一生太难。有人相伴余生,对自己也是一种交代。但是对续弦之人,苏轼还是会一样倾心交付吗?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恋与守护,接下来的感情,对王润之是否公平?站在女性的角度,有些不平。那一年,我高中。

    时光静静流淌,直到后来才明白,这一生有缘相伴已是难得,只要在相伴的时光里真情相待,每一段感情便是珍贵而美满。

    那一句“不思量,自难忘”,从来也不需要可以想起,因为永远都不会忘记。生命中共度的时光,年少时的纯真与初入职场时的轻狂,你都在我身旁。

    十年了,我经历了许多没有你在旁的事情,宦海不算沉浮,我却难再如同当初模样。如果现在我们陌路相逢,你还认得出我吗?现在的我,尘满面,鬓如霜,已不是你当初心中的少年郎了吧。而我多想有你陪伴在身旁啊,你在千里之外,我心中有话,却无法在你的坟前,与你一诉衷肠。

    我心中的你,还是当初的模样,小轩窗中,你在静静地梳妆,时光安静而美好。也许你一回头,看见如今的我,刹那间想说的话太多,却只能相互看着,默默流泪。想说的太多,竟不知从何说起;不需要说了吧,我都懂,就让我们静静地共度在这梦中的时光,别被打扰……

    不知当时的苏轼,可曾在心中想:与亡妻相伴的时光,他在职场上顺畅,她是他的知己,不知照顾生活起居,也为他出谋划策,甚至抵御外人的刺探与风霜。而今这十年啊,因为没有她伴身旁,有些话无人可说,有些事无人商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初到密州时的“丧”慢慢退去,苏轼终不是柳永和晏几道,他想重新振作精神,面对余下的时光。在密州又如何呢?只要找到能让自己重生的力量,处处皆能心安啊!

    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还是想再重新找回恣意张扬的力量。也许苏轼在密州的重生,在这首词里可以初步看到。

    一个人经历了沉迷与彷徨,希望借助外界的力量,遇见曾经的自己。殊不知,景依然,人不再。再遇见的,又岂是当初的自己。一个人总要找到让自己重生的力量,摆脱那些无助与怅惘。唯有此时,才是更好的自己。这时的苏轼,还没有找到这种力量……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到密州之后的不适渐渐退去,却未实现真正的“超然”。从《超然台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苏轼,已经开始有了老庄思维的呈现,却并没有达到人生的超然巅峰。人的成长总是逐步的,他的弟弟苏辙期待他可以在逆境与不适中寻求解脱,苏轼却更高一层:“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顺境身安、逆境心安,处处无乡、处处吾乡,也许这是苏轼自密州开始的人生写照。生活不会总是你期待的模样,在不如意的时空中,找到让自己平和的力量,并且没有泯灭初心,安静守护自己的那份纯真。

    也许就是这样,才有了下面的这篇《望江南·超然台作》。身为密州父母官的苏轼,在当地的民生稍好之后,登上了这座超然台。其实密州还是有些美意的,也许是曾经的他因为政务和自己的心境,忽视了这份美好吧!如今远眺,仔细品味其中的景色,眼眸纯粹、思想深邃,忆往昔也许有些惆怅也微微一笑。

    可是他终究是个凡人呀,也会想起千里孤坟中的亡妻,也会想起想见而不得见的弟弟,也会想起曾经的自己。醉一次又何妨,人总要给自己的情绪一个抒发的方法,醒后依旧是日常生活,理性克制。如果不遇见自己想要的外境,那就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吧。让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得一方安乐,有何不可?!

    曾经读“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以为是一个年少之人的开怀之作,如今方才明白,这份看似开怀的言辞中,隐含着多少的无奈,又诉说着“放过自己”的畅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真是千古名篇了,往日却不曾真正读懂过。还记得第一次读是初一下学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放了一首歌,然后讲了一些内容。曾经仅仅是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话,如今重读,却有了许多不同的感悟:

    词序中说“兼怀子由”,其实也许是个要面子的未完托词吧!什么样的思念与心绪,会让克制的苏轼大醉?两年不得见,这些话有什么人能说呢?没有。那就借着痛饮狂欢,让自己得以一夕解脱吧!其实啊,群欢更加孤单,因为懂你的人不在。

    其实苏轼骨子里是个柔情的人,期望被世俗的烦恼牵绊,被人间的温暖感念。这世间纷纷扰扰,最重要的是有你们在我身边,我的悲欢喜乐有人共享共担。我何曾愿意超脱呀!那些看似洒脱与超然,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而已,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初心依旧。

    苏轼还是能跳脱出自己的狭隘,从月亮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这世间不如意的不止我,这月亮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其实何止是人,世间万物乃至月亮都是如此,不如意是寻常事啊。如此转念一想,其实自己经历的也是寻常事,何须太过介怀?

    即便被这世界冷漠相待,这世间的丝丝温情,苏轼还是感知到了。如果身不能相依,那就心相伴吧。但愿人长久,我们在各自的世界安好,就好。

    总有人说,李白与苏轼相似,但在我看来,二人完全不同:

    李白是仙风道骨落入凡间,将骨子里的浪漫与这世界磨合,他在寻求一种感性的期待,而且并未经历太多的波折;苏轼贪恋人世温暖,却经历了太多波折,无奈用洒脱作为自己的铠甲,抵御这世间的刀剑风霜,安心守护自己的那一份净土。李白是由仙变人,感性率性;苏轼是由人修仙,理性抉择。

    有相聚就会有别离,然而即便是别离在即,也别太过悲伤,珍惜相伴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七年以来的中秋之夜,苏轼与苏辙共赏一轮明月,心始终相牵,身却未曾相依。在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后,七年之后的中秋之夜,在兄弟俩都调任之时,苏轼与苏辙在徐州,人长久,共婵娟。

    这七年,也许兄弟俩都经历许多,仕途与心境,不复从前,更胜从前。我并未了解苏辙的经历,然而公元1070-1077年,杭州、密州、徐州,苏轼的一路辗转,不似上次中秋时的心境。七年,想说的太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密州时期的苏轼:心不曾安,何处吾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og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