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37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07:20 被阅读0次

    卷十二(一五) 【原书卷十二·二一】

    沈存中云:“诗徒平正,若不出色,譬如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端整;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此言是也。然求佳句,诗便难作。戴殿撰有祺句云:“但得闲身何必隐?不耽佳句易成诗。”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受命巡察两浙农田水利,时苏轼任杭州通判。沈括与苏轼谈论旧情,把其新作抄录了一份。回京后,沈括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详细“注释”后,交给了皇帝,揭发苏轼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次年,苏轼被贬黄州,牵连亲友三十多名,涉及诗词一百多首。据说,沈括是始作俑者。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也是一位文学家,一个优秀的诗人。沈括的诗文作品,载于《长兴集》内,但今传之本已残缺不全。

    三馆,古代招贤纳士、文化教育的机构。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 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 (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閤,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

    戴有祺,号珑严,清朝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戴有祺便告假回乡服丧。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降职为候补知县,他不肯赴任。辞官离京,归乡隐居,再不复出。筑室蒋泾桥(朱泾镇西),辟小园,取名“慵斋”,后因生活贫困,房屋出售他人。晚年化名陈姓,居住在朱泾镇东部“三道旨”(传说康熙皇帝曾连下三道圣旨,请戴状元回官。但戴状元却牛哄哄地拒绝了,只把三道圣旨供在家里。小村子改名叫“三道旨”,解放后改名新农镇)。秉性孤介,超然出尘。为文奇古似柳柳州(宗元),诗旷达若陆放翁(游),书法遒劲如褚河南(遂良)。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等。

    殿撰,指殿试状元,授予翰林院编撰。清初定制,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编撰,第二名、第三名授编修;二甲、三甲除选庶吉士外,其余人分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观政三个月,然后依次授官。所谓观政,就是在各个衙门实习,积累从政经验。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北宋诗人唐庚说:“诗,最难事也。……李贺母责贺曰:‘是儿必欲呕出心乃已!’非过论也。今之君子,动辄千百言,略不经意,真可愧哉!”下笔如电,周成百篇,可以说是当今某些诗人的创作常态。然而,这些快手作品,多数是诗味若水,诗韵如白,阅后不知所云,诵读拗口难听。写诗,我觉得,虽无须呕心沥血,大费周章,至少要静气凝神,谋篇布局。认真地做一件事,尽心尽力地去追求完美,即便是因为天赋所限,未必达到目标,但你努力的态度总是值得赞许的。

    戴有祺书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37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yn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