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西塞山东麓山脚下的江岸拾级而上,向南行约200米,翻过江堤,便到了著名的西塞山宋代钱窖出土遗址。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记载:1967年, 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出土铜钱22万多斤。中国《考古》杂志(1973年第四期)载文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出土的情况:钱的年代最早的应为西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的无郭四铢“半两”钱,最晚的为南宋淳佑十二年的“淳佑元宝”钱,其间相距1400多年。这是明代以来当地第六次发现钱窖。在六次出土的钱窖中,既有铜币铁钱,也有金器银锭。其中,不乏“淳佑银锭”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之类的国宝珍品。
在同一个地方发现数量如此之多,内容如此之丰富的钱币窖藏,古今中外实属罕见。它不仅为研究我国金融货币史提供了新的、详实的资料,也为探究西塞山区这块古老土地的历史文化揭开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谁是巨大钱窖的主人(小标
首先敲开宋代巨大钱窖之“门”的是一群民工。1967年深冬,黄石市兴建水利,展开了西塞山(又名道士袱)长江干堤的维修工程。11月15日,民工们在山脚下取土时,突然触及到金属硬物,一个巨大的古代钱窖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暴露出来的古钱,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属的亮点。这些小亮点,是古铜钱里含有微量的金银铅锡元素所致。
消息震动了黄石城乡,前来观看者不绝于途。黄石市文教部门立即会同湖北省博物馆迅速赶往现场组织发掘考古工作。接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也派员作了调查。湖北省博物馆多次派员进行了考证和挑选样本。
考古人员现场测量钱窖:从窖的顶部至地表的厚度为1米左右,窖深1.44米。平面大致为长方形,长6.85米,宽一端为3米,一端为2.83米。藏铜钱22万多斤。大量的钱结成一串串或多串结为一大块,每串穿孔中还残留着麻绳,有的已散乱。一串串铜钱呈现出银灰、翠绿、朱红、深蓝、土黄、铁黑等五彩斑斓的色彩。历史上宋钱铸造非常精美,出土的铜钱大部分保存完好。有宋徽宗 “金钩铁划” 御书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有苏东坡丰润飘逸的行书元佑通宝;还有蔡京等人书写的宋钱。钱文深峻,极其美观。
宋钱占整个窖藏总数的99%。小平钱中每串内混杂着汉代的“半两”、“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等;五代十国的“咸康通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等;以及辽、金、西夏的“天盛元宝”、“大定通宝”等钱。专家据此推断,一、这批铜钱系南宋淳佑12年之后窖藏的。二、说明宋代用钱不分朝代,新钱与旧钱通用。
面对这坐巨大的古代钱窖,人们惊诧之余,几乎提出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在黄石市西塞山这个地方窖藏了这么多钱?谁是这笔巨大财富的主人?
黄石西塞山宋代钱窖之谜吕文德与五次钱窖出土(小标
令人遗憾的,当时正值文革时期,除了文博部门挑选极少样本和少量散失民间外,20多万斤古铜币,全部用卡车拖到冶炼厂化为铜水了。
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西塞山巨大钱窖之谜的探究从未停止。随着考古和研究的深入,南宋时期据守长江的重要军事将领吕文德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 提起吕文德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并不陌生,在金庸的笔下他是一名昏庸无能的“怂包将军”。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吕文德与其弟吕文焕都是南宋晚期著名的抗蒙(元)大将,安徽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人。吕文德因扼守长江有功,官至卫国公,相当于宰相之职。 他的儿子吕师夔宋亡降元,做了元朝的官,其家私非常富有。据明嘉靖十九年、清同治7年刊《大冶县志》记载,吕文德在南宋做官期间在西塞山下道士袱建有故宅,死后葬在山下。 那么,宋代的钱窖与吕文德有什么关系呢?专家们根据文献记载和深入当地群众中考查,在西塞山(又名道士袱)发现宋代钱窖之前,自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至1955年,曾先后五次在这个地方发现了藏有金、银的墓葬和钱窖。其中的两次发现,直接与吕文德有关联。第一次发现的是吕文德家的窖藏和其妻的墓葬。据清同治7年刊《大冶县志》卷十七记载,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4月),道士袱乡民徐鼐等人,在吕文德宅基地挖地 ,挖出一个地窖,里面装的都是黄金。取走黄金之后,又在窖旁挖掘,竟然挖出了一座古墓。墓中的棺材四角是用小金砖垫起来的,兼有金币等物。《明通鉴》在卷十七中也有记载: “所掘墓乃吕文德妻,非林甫妻。”
事隔36年后,在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又在同一个地方的附近,第二次发现了一个窖藏,里面除了“得钱一窟,方中丈余皆满”的崇宁通宝,间以五铢、半两的铜钱外,还有名贵的朱砂、石青等珠宝。这次,地方官府获得信息较早,立即“封穴上报”,没有造成损失,考证也较详细,《大冶县志》卷十七云“按金钱皆吕文德宅中遗物也。”
当时光流逝到1743年(清乾隆八年),在这里又第三次发现了宋代的铜钱窖藏。尔后,在抗日战争的1944年在此地第四次发现了同样的一窖铜钱。1955年5月,第五次在这里发现了钱窖。当时,黄石市大冶钢厂(现为新冶钢)水利工程指挥所,在西塞山采土场挖出了一缸宋代银锭,计292件,重135.38公斤,装于一个黄釉陶缸内。这批银锭大小不一,其中155件铸有文字,记有重量、来源、用途、地点和铸造人,甚至买主的姓名。有一锭还刻有“淳佑六年”字样,相当珍贵。
于是,有些研究者根据以上有据可查的文献,和吕文德及其家族人员作为高官显宦,多次受到朝廷奖谕封赏的推断,判断这些出土的钱窖与吕文德和家族人员的私家财产有关。
然而,当1967年第六次巨大的宋代钱窖发现之后,人们又提出新的疑问,这些钱窖到底是吕文德及家族私藏,还是官(公家)藏?纵然吕文德十分富有,也不至富到如此程度呀!
黄石西塞山宋代钱窖之谜长江要塞与军事钱库(小标
专家们根据西塞山第六次发现的宋代钱窖出土的铜钱总重量推算,22万多斤铜钱,按照宋代货币制度换算,至少在5.5万缗以上 ,按照每缗一千钱兑换一两白银的兑换比例,5.5万缗以上铜钱相当6万多两白银。加上前五次发现的金、银、铜钱窖,这笔财富就相当惊人了。
于是,专家们又把眼光投向西塞山的山川地理上。据考证,钱窖所在地的西塞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军事要塞。六朝时曾设西陵县,至明清两代均在此设有备守,并屯兵以防御江洋。
据《元史》卷六十三记载:南宋后期兴国军是隶属江州(九江市)的,而西塞山又是兴国军一部分,历史上泛称“江州”。
南宋末年,朝廷内忧外患,北方的蒙古时常侵扰,年年用兵。据《新元史》记载,吕文德先后担任湖北军事,四川制置使,京湖安抚制置使,守鄂(湖北)有威名。其子吕师夔也曾为宋提举江州兴国军沿江制置使,父子俩都是当时扼守长江中游一线的主要抗蒙(元)将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宋蒙(元)战争频繁的战事中,吕文德、吕师夔要指挥作战就需要大量的军费,为了便于军费的支付,各州路都设有军库。《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十二之八载:“嘉定五年三月二十八日,诏湖广总领所于鄂州大军库取拨铜钱一万贯、银一万两,及于江陵府大军库取拨会子二万贯,各就本库令项椿管。”
由此,专家认为,在西塞山这样的重要关隘,南宋设立军库是很有可能的,而且由鄂州(今武昌)大军库拨运军费到西塞山,顺流而下,也是很方便的。这里发现的大批铜钱,应是南宋淳佑十二年以后,江州兴国军设置的军事紧急情况下窖藏的库钱。这里先后六次发现的墓葬和钱窖,既有吕文德及家族人员私藏财富,又有用于军事的库钱。
今天,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去,但发生在西塞山的宋代钱窖之迷成为了西塞山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探求、去追溯..............
(周建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