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学习笔记

作者: 陕州2422王晓洁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22:23 被阅读3次

周三的专业课学习笔记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是一场相遇和对话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原理:

李校长从四个方面来讲本课:

一、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倾听

倾听过程中, 对每一个孩子都关注到位

1、学生的听:

学生的倾听很重要,能听懂理解同伴的解答、并能对同伴回答进行补充。

(我认为:

学会倾听本身就是一门技术,这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能掌握这一点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教给学生这一个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有用。平时课堂里,见了太多学习好的都是会倾听的学生。)

2、教师的听

教师的倾听是示范,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引导,是组织课堂的前提。

二、构建对话性的沟通------协同学习

经常思考几个问题:

课前:没有我 ,学生能做什么?  

课后: 离开我,学生又能做什么?

课上: 我能为学生做什么?

教师课上起到一个串联、指引的作用。

在协同学习中小伙伴的倾听,是有启发性的

通过不断追问: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的观察者们(听课老师们)在课堂中具体观察到人,观察到学生他的学习状态 ,以及心理变化过程。


三、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安全的学习环境

接纳的第一步一定是对对方的信任,让学生感到安全,创建一个谦和、信赖、欣赏、包容、润泽的班级文化。

四、建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改变

最难的是问题的设计,要聚焦核心,同时要具有开放性、实用性、挑战性。

问题的设计考验老师的功底,问题设计主要从以下方面来:

1、学生:通过课前学情清单,针对学情设计问题。

2、教师:结合教师教学经验等。

课堂化繁为简,设计一个指向性的大问题,我们的课堂不需要一个个的环节很热闹,我们需要看似简单的课堂,不简单的是每个学生都在学习。

推荐书目:《静悄悄的革命》

观察者观察教师教学设计、语态教态;观察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课堂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它们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学习发生在每位学生身上-----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hg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