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文/高平三中 袁一鸣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3030/f6f7ac7ad5159540.jpg)
武乡,有着浓郁的红色革命气息,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更显得熠熠生辉。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隐匿在崇山峻岭之间,郁郁葱葱的林木遮掩着它的真容,油然而升一种神秘的气息,作为曾经八路军的总指挥部,即使长达数十年的岁月淘洗,却仍然迸发着它的光彩。
纪念馆分为三栋楼,层层幢宇,井然有序,迎着阶梯漫步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战士们简陋不堪的武器,那寥寥无几的子弹,几乎是碎片状的扳机,难以想象革命先烈们用着这样的武器同装备精良的日军殊死搏斗。一幅幅喊声振天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一张张义愤填膺的面容充斥在脑海,只记得他们用血肉之躯拼来了山河无恙。
沿着西面的长廊走去,陈列着八路军的衣物,放眼望去,一件完好的衣物竟都不复存在,我不禁用手轻抚那衣物,皱皱巴巴的,补丁一个接着一个排列,一件衣服掺杂着多种布匹,摸来只有薄薄的一层,这何抵寒风刺骨啊!这何御冰天雪地啊!我不禁泪湿眼眶,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敬佩先烈们。
继续沿着过道行进,我们来到了一个巨大场景的展览厅,人模栩栩如生,墙壁上的画面惨不忍堵,只见战士们接连倒下,被敌人们任意宰割;只见孩子们哭声震天,哀鸿遍野;只见敌人长刀一下,条条鲜活的生命一命鸣呼。且看这场面,无不令人悲恸,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我陷入了无限哀思,站在这画前,深沉地哀悼。
逐步走出了纪念馆,心中愤愤不平的情绪始终不能平息,回首望去,只见烈士们的雕塑,散发着无限光茫。
兵器,是八路军用智慧夺来的;衣服,是八路军用双手做来的;现在,是八路军用生命拼来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绝不辜负先辈嘱托,努力而为,为国家尽一份力,效一份忠。
【师评】作为一篇游记,文章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游踪清晰。“迎着阶梯漫步而上”“沿着西面的长廊走去”“继续沿着过道行进”“逐步走出了纪念馆”……这些标志性的语言,不仅让作者游踪清晰,也使得文章思路清晰。
亮点二:语言优美。想要写好景观,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考验。文章的语言四字词语凝练雅致,排比修辞气势恢宏,整散结合相辅相成。
亮点三:情感真挚。文章一开头就写出纪念馆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崇敬之情;重点在写景物的同事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结尾集中笔力,抒写内心的感悟。可以说,文章情景交融,在叙写景物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真情的表达。(点评教师:张永刚)
2.游七佛山记
文/高平三中 李培溪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3030/33ca272783332de5.jpg)
七佛山——一座佛教名山,传说殿内塑释迦牟尼佛以及在他之前出现的六位佛祖才得以命名。
行至七佛山山脚,四周便绿林围绕,一个古城楼映入眼帘,朱红的房檐,三个拱洞。通过城楼,过路两旁是一个个小店铺以及饭馆,一棵老槐树屹立在路中间。继续向上,是一个人工湖,有假山,有长桥,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再往上走,便是真正开始爬山,海拔1220米,半小时徒步前进,完全可以爬上山顶,看到七佛寺。古来传言:“登上七佛山,踩上七块砖,看见黄河九疙湾。”当你经过一番劳累来到山顶,举目四望,东西南北群山环绕,高平全景尽收眼底,东仓河、丹河在七佛山南面相汇,仿佛携七佛灵气,挽许河、约浦水,入峡谷,出太行,直通黄河,远接东海。
清晨登上山顶,静待日出。站在观景台上,群山连绵起伏,仿佛绿色的浪涛,看向远处,刚刚破晓,一个火红的小太阳从空中浮现,顿时,天空被染上了一片火红,并且也有些许黄晕在其中,如一张刚织的美丽绸布,在空中展现。此时的七佛寺被早霞环绕,仿佛一圈圈佛光,人置身于“天庭”之上。在疫情来临之前,寺中好像有鼓早钟的习惯,可以想象,在这环境下,一声声早钟声悠然在山顶回荡,久久不停,一声未平,一声又起,仿佛心灵得到了升华。在这佛教之地,不禁被带入这场静穆之中。
而每临下雪季节,山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绿色的浪涛被披上了雪白的外套,山顶格外寒冷,呼出一口气,看哈气在空中漂浮。雪景在山顶上别有一番风味,但由于空冷空气再加上地势特点,并没有多少人登上来,此时的山顶便显得格外安静,随处可见的雪花纷纷扬扬,此时的寺庙若飘在空中,雾气缭绕,如梦似幻!
人登七佛,心处仙界,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没错的,这里有悠久的寺庙,更有优美的风景!
【师评】文章游踪清晰,文笔细腻,描写生动,写了高平本地七佛山胜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点评教师:张永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