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更新变快,吃饭成了快餐,消费成了快消,时尚也在呼吁快时尚,社会对于“快”的追求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提高效率变成了口号,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稳居畅销书榜单经久不衰,时间管理的课程更是在朋友圈里此起彼伏,而那种身兼数职还能做出一定成绩的人,更叫人钦佩和艳羡。
今天我特别想以自己的妈妈为例,谈谈效率的问题。为什么要对标她老人家呢?因为我经常发现书里总结的很多干货道理,她其实早在生活中就应用了。
马上着手并不一定高效
我妈妈是一个极其讲究的人,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小时候,有妈妈在身边,任何事情都很顺利,生活学习一切都在轨道上有序运转。舒心又省事的日子,真的很过瘾。
如今我已经为人母,妈妈的精力也大不如从前,不少的家务都需要我来分担。从心理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义不容辞,所以总是很积极地应承各种事情。
妈妈在家做饭的级别无人赶超,每顿饭涉及到掌勺时,都是她亲自出马。我一般就干些摘菜洗菜切菜等等打下手的准备工作。我觉得这些事没什么难度,经常是她一说,我立马就去做了。
几乎每次,我都发现自己切好的菜,妈妈都会指责并且重新返工,不是切大了,就是切碎了,或者是刀法有问题。刚开始我满不在乎,觉得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妈妈就是太挑剔。
后来我慢慢琢磨她的道理:我的孩子们有时候会挑食,比如一些菌类食物,他们都不爱吃,而我把这些东西切得很大,他们就很容易挑剩在碗里。
考虑到营养的搭配,妈妈不会迁就他们的挑食习惯,但也不会强迫他们吃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她的做法,就是尽量将这些食物切小到他们不太容易挑拣的程度,据我观察,妈妈每次亲手切过的菜,孩子们的碗里真的没有什么剩余。
想到自己不问缘由,立马开干的鲁莽行为,除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还帮了不少倒忙。难怪后来我想帮忙时,妈妈总是一副拒我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所以提高效率的方法,不是立马着手,而是确认好标准和要求,一步到位。不返工才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难事放在首位
说到提高效率,罗列清单是必不可少的好办法。列清单可以做到不遗漏,根据清单任务排顺序,也是高效的法宝。
按照重要和紧急两大要素,可以将事情分为四大类别。除了这种分法,妈妈的做法是,先按时间紧要程度进行第一次分类,第二次分类的标准,就是按照自身对事情的意愿大小或者事情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最棘手、最不想做的排第一,并且首先开始去落实,其他的以此类推。简单想做的放在最后。
这其实是反人性的一个排序,但却是保证高效的一个好办法。我后来也经常这么做。比如说:之前在读书营遇到打卡时,我几乎每次都是行动力爆棚。倒不是因为我有多在乎这个勋章,而是在我每天的琐事中,打卡文章是耗时最久的,有时也是心里不愿意做的事。内心的抗拒就会导致拖延,到最后焦虑甚至失败。
按照困难第一的原则,我后来选择前一天晚上就把文章写好,到第二天起床洗漱的空档,可以不慌不忙地提交。同时卸去最重的负担之后,更有助于完成当天的其他事务,并且整个人的状态都会持续在线,乐观积极很多。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每天提交完文章后,连走路的节奏都变得明快有力起来。
先难后易,提高的不是一件事的效率,而是一系列任务的效率。而将最想做和最容易做的事情放到最后,完全可以当成是对自己的犒赏了。
保持精力充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全球顶级财团的CEO、总裁们的起床时间大排名。我清楚地记得,早晨五六点钟起床的人已经在那个排行榜靠后的位置了。最早的居然是凌晨三点多就起床的。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先不说他们拼不拼,我一直觉得长期这么早起应该是做不到的。
支撑他们早起和精力充沛的法宝是什么呢?其实也不神秘,就是运动。奥巴马每天早晨6点进健身房,锻炼一小时,一周只休息一天。在欧美,运动的价值早已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健美身材、优美体态,对他们来说,充沛的精力才是他们最看重的。甚至还有好多企业家和政界领导都在锻炼铁人三项,用运动来维持和延续工作,也算是极致到家了。
回到我妈妈身上来,她今年已经60岁了,但每天还保持一小时普拉提锻炼的习惯,除了让她能对抗衰老外,重要的是运动后全身疏通、神清气爽的感觉,可以让她更有精力地照顾我们一家老小的衣食起居。
如果把做事前先动脑、先难后易的这些原则看作是提高效率的战术,那保持充沛精力就应该是提高效率之根本战略了。需要花大心思、长时间去部署。正如我之前在文中写过的一句话:所有的脑力比拼最终都会变成体力比拼。这让我想到了丛林法则:人类经过漫长的文明进化,最终回归的还是以体力定江山的结局。
以上就是我对提高效率的看法和观点,不知道能否给你一些启发呢?
我是105,婷一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