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简友广场想法
《道德经》谈的是无私的奉献吗

《道德经》谈的是无私的奉献吗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21-06-16 22:27 被阅读0次

    某名师主讲《道德经》的奥秘,说《道德经》所蕴涵的人生价值就是无私的奉献。理由是,草长绿了,羊来吃,牛也来吃,草从来不会拒绝,从来不会不高兴……所以,人生也是如此,就是无私的奉献。

    如果这个道理成立,草给羊吃,是无私的奉献,羊给狼吃,那也是无私的奉献啊,狼被猎人猎杀剥皮吃肉,也是无私的奉献。推之于人类社会,那些居于底层的人被剥削、被压迫,牺牲自己的利益给剥削者,是不是也是无私的奉献呢?显然,这么一推理的话,所谓无私的奉献就很荒唐了。

    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草的生长是为了给牛羊吃的吗?牛羊的生长是为了给狼吃的吗?狼的生长是为了给猎人提供肉食的吗?问题的提出就不对,因为这是目的论,草存在的目的是给牛羊提供食物,牛羊存在的目的是给狼提供食物,狼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猎人猎杀……最后的结论是万物的存在不过是为了给人类提供生活的资源。

    这样的观点与道家的思想格格不入,在道家看来,万物齐平,并没有谁比谁高贵,不存在某物是为某物而存在的命题。

    万物之所以生,是因为它们有德,德,是天生的禀赋,它来自于道。这意味着万物的存在都来源于道,这就是万物存在的理由,它不为任何外物而存在。

    道创生万物,万物都有蓬勃生长的充足理由,为了各自的生存,它们不得不开展生存竞争。草以土壤、阳光雨露为生长的能量,牛羊以草料为生存的能量,狼以牛羊为生存的能量……老天如此安排,并不意味着牛羊的存在是为了给狼吃,狼的存在是为了给猎人猎杀,为了自己的生存,它们会极力避免成为别人的能量。草没有长腿,它没有条件在牛羊面前逃跑,于是它发展出特殊的本领,把根深深的扎在土壤里面,而牛羊吃的只是露出土壤的表面部分,草茎被吃并不影响草的生存。

    牛羊被狼吃也不是奉献不奉献的问题,狼追捕羊,羊拼命的跑,老弱病残的羊落在后面,才可能被狼吃到,健壮的羊早就跑远了。表面上看羊被狼吃,而实际上羊群留下了健壮的羊,淘汰了病弱的羊,反而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牛羊、狼等一切动物最终都会死亡,它们的皮肉被腐食动物消耗掉,筋骨被微生物消耗掉,最终消解于大自然,又成为青草等植物的养料。

    大自然的安排如此的巧妙,万物彼此利用,任何物种都在这个平衡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它们在追求自己生存的过程中也在无意中成全了其它的物种。如果这也算奉献的话,也就算吧。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说,在老子看来,天地并不特意的关照谁,物种之种的竞争与平衡自然而然的形成,如果天地特别照顾某个物种,这个物种特别强盛,把它的食物的来源都吃光了,反而这个物种也会灭亡。

    天地不仅不会照顾某个物种,反而对物种之种的竞争都有限制。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儿活动的范围是森林,但筑巢只能占一个枝头;偃鼠在水边生活,但拼命喝也只喝个饱而己,这就是天地对生物的限制。老子说:“为腹不为目。”只取生活所需,而不追求欲望的满足。但大自然中的生物,没有“为目”的能力,它们只能“为腹”而己。

    在庄子的笔下,远古的人类过着“为腹”的纯朴生活。庄子说:“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那时的人类,吃饱喝足,随意闲逛,没有任何目的,与林间的飞鸟、山间的走兽,似乎都可以成为朋友,过着多么逍遥自在的生活。

    海德格尔谈到理想的生活时,说:“人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何谓诗意的栖居?就是没有欲望,精神安居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悠然自得,眼中的每一物,耳中的每一声,看到了似乎没有看到,听到了似乎没有听到,一切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宁。

    求生是任何生物的本能,但生物终究难逃一死,所以,永生的方式就是繁衍,这是大自然的规定,也可以说是冥冥中的道给予万物的禀赋,即本能。道予万物的本能与限制接合在一块,构成了大自然的规则。所以,没有什么无私的奉献,一切都在自然的发生。

    但人类为什么发明了奉献一词呢?也许人类无意中破译了道的密码,可以对其它的物种为所欲为。更可怕的是,人类还想对同类为所欲为。富有远见哲识的宗教家、哲学家为了人类的永续经营,不得不以奉献教化人类。宗教家说,少点欲望与索取吧,为了永生。哲学家说,少点贪婪与占有吧,为了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谈的是无私的奉献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tq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