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又读到一些关于秋天的诗,虽然不是中小学时背诵过的,但也都非常好,以前也见过许多遍。我觉得每一首也都值得读给孩子听,或者自己品读也不错。秋天或者春天,都是适合读诗的季节,因为天气和物候变化大,容易引起人思绪上的波动。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自中学以后再读的诗,无论多么喜欢或者觉得多么特出的,都很少能再记诵了。或者是记忆力不济,或者是用心不专,总之只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想把全诗记下来几乎不可能了。还好,有的诗中佳句还能记得一二。
先从唐诗开始说。王维有一首《山中》写秋末冬初,诗云:“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后二句很妙。韦应物有《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也是很美好的意境。刘禹锡有《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白居易有《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最末一句最有味,以菊写出了人之暮年。
刘禹锡有《秋词二首》,第一首比较有名,上篇已经提过,第二首也不错,开头两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景很逼真。李商隐《端居》也刻画秋景:“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提起咏秋的篇目,自然宋词为最,除了上篇提到的名作,其余的像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吴文英《唐多令·惜别》等,都是经典词篇。
苏轼有一首小词《阳关曲·中秋作》:“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写这首诗时,他与子由终于相聚,一起赏月,可以说是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回应。但内心仍有隐忧,故而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但宋诗也不逊色。朱熹的惜时之诗《偶成》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句“梧叶秋声”写尽了秋风之令人悚然而惊的威力。徐玑《秋行》:“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也是从细微处写初秋景,一叶落而知秋。
叶绍翁有一首《夜书所见》,现在的小学课本上就有,但我以前没学过。诗云:“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写秋天来时的各个细节。秦观写《秋日三首》其一:“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写出了秋天的悄无声息,其中“饮罢呼儿课楚词”,是很有生活情味的一句,透露出的静谧安闲给人很舒适的感觉。
明代的诗我们能读到少之又少。唐寅有一首《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堕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借人篱落看秋风。”这首诗开头没觉得怎样,但最后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悲凉之气沁人肺腑,惹人垂泪。读了这句诗,突然觉得其他所有咏秋诗词的悲伤意味都淡了。流落异乡的人是最贫穷的,因为你一无所有——借人篱落看秋风。连秋风秋意都是别人的。
唐以前,陶渊明也有写秋的佳构。
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