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
扬州平山堂,余曾两游。第一次尚有园亭丘壑之胜,然已太半倾颓。二次则衰草斜阳,愈增寥寂矣。因忆陶篁邨先生有《由红桥至平山堂》三绝云:“遥闻天半起笙歌,面面雕空瞰碧波。若计扬州二分月,红桥应占一分多。”“亚字墙围万柳条,枣花帘北酒旗飘。不教尺地清闲过,更遣长廊接画桥。”“平山堂接古名蓝,太守遗踪仔细探。山色有无何处领,一帘烟雨望江南。”想见当日文酒笙歌之盛。又平山堂楹联:“隔江诸山,在此堂下;太守之饮,与众宾欢。”伊墨卿太守〔秉绶〕所题也。
〔试注〕
1、平山堂: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当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宋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重新修葺。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山堂毁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
2、陶篁邨:陶元藻,详见卷一14节注。
3、红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南端,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康熙元年(1662)春,扬州推官王士禛与扬州诸名士集于红桥,众人“击钵赋诗,游宴不息”,开红桥修禊先河,红桥自此名声大噪。
4、名蓝:名寺。蓝,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
5、伊墨卿: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曾任扬州知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