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会议启动者的权力地位,以及信息传递和交互的路径,可以把各种会议大致分成三种:
第一种会议,是自上而下启动的,启动者是组织的领导者,信息是从上向下单向传递的。上级的决策已经作出了,下级在会议上就是要了解上级的决策意图,然后再分散执行。在会议上的横向信息流动,从下向上的信息反馈,根本不需要。
第二种会议,是由上级启动的,但是,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决策,或者是寻求正确决策的必要信息。所以,启动者是上级,会议有一个权威,而从下向上,以及横向的信息流动是这种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权威的任务,就是要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这种会议里最需要的就是高质量的发言。这类会议很有必要,但组织起来非常困难。
第三种会议,在目的和方式上与第二种类似,但属于同级启动、没有一个权威,所以,要在这种平级的人员之间协调信息和利益,进而解决问题,就更加困难。这类会议非常难开,因为大家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也不一致,再加上没有权威领导来统筹,这种会议不容易取得好效果。这种会议要想取得成功,完全看发起人的个人能力和人缘了。
2-有了互联网,应该大幅度减少第一种会议。第一种会议,是以领导为本位来组织的,通常是以领导的时间为准,以领导把话讲痛快了为止,既忽视参会者的时间和感受,也没有考虑到信息的传递效率。除了一些具有仪式意义的会议,很多会议用现场大会的方式,效果并不是最好,因为每个人接受信息的最佳方式是不同的。
聪明的公司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于文字稿、讲话稿、小规模座谈会纪要等方式,来实现过去全体会、现场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把同样的信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传递出来。
在未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可能会更多地、更频繁地用来替代第一类会议。因为是信息的单向输送,采用更加活泼的方式,一是可以大大减少废话、套话和不重要的话;二是可以让人反复学习,反复看,起到反复强化的作用;三是可以在每一个接收者自己认为高效的时间里,接收这些信息。
3-互联网对第二、三类会议的改善
几乎所有的会议,都是从介绍情况开始的。这个说明环节常常占会议时间的一半以上。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对情况非常熟悉的人,就要迁就那些对于情况不熟悉的人,这就是浪费时间。
至少提前一天把会议要讨论、商议和决策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所有的参会人员,让参会人员在开会之前个别沟通,了解情况。开会时直接讨论解决方案就行了。这样做,可以使大多数会议的效率都大大提高。
我们一般都比较习惯用语言来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随时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可以控制自己的措辞和情感。但是,以冰冷的文字来代替它们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出歧义和误解。同时,当你无法即时看到对方表情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话说到什么程度。
如果是熟悉的同事,使用网络一般会直来直去,但如果是不熟悉的同事,往往就会去猜一猜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应该为邮件讨论规定一个格式,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分--------------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