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媒体界的百花齐放,一个事物可以出现多种观点。近几天我看了几篇内容和观点相反的文章。
一种观点说“饿是一种养生方法”;人类的长寿因素中,饿是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饿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
另一种观点认为,营养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基础。营养缺乏,会使身体的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人体自身对疾病和创伤的自愈能力下降,从而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那么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呢?我认为两种观点都没有错。
首先看一下营养的重要性,营养是构造和修复身体所需的材料,是人体免疫力的基础,也是身体对抗感染和防止健康细胞变异的基础。
身体长期缺乏某些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组织细胞的修复会受影响,疾病的恢复会受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久之就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
目前人们把“三高”、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归罪于营养过剩,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应该称为热量过剩才对,真正的营养应该是适量的糖类和脂肪类,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营养是治疗,是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正确的营养确实是对某些慢性病的治疗,这个提法不无道理。
再看看“饥饿是一种养生方法”的观点。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饿肚子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养生方法,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道家称之为辟谷,现代医学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也有限食、禁食的要求。
我们说的饥饿,不是不吃饭,不是辟谷,而应该在早吃饱,午吃好的基础上,适当的给胃肠和其它脏器留下一些休息的空间和余地。
饱食过度,百病由生!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肝脏、心脑血管负担,影响睡眠。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
孩子吃多了会积食,引起腹胀、腹痛、纳差便秘、恶心呕吐、睡眠不安,磨牙、夜间惊醒、还可能出现上火、咽痛、痰多、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影响睡眠。
特别是有些人喜欢晚上大吃大喝,除了热量得不到消耗,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引起三高、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以外,最常见的是胃肠不适、影响睡眠、或引起胃肠疾病及胃肠型感冒等。
如果脾胃长期负担过重,得不到休息,久之就会造成脾胃虚寒的状态。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早吃饱,午吃好,保证营养充足。晚吃少不增加胃肠负担,使胃肠和各脏器得到充分的休息,热量充分利用,不至于在体内造成脂肪堆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