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学说不是以仁为本,也不是以利为本。
老子反对讲仁义,他在《道德经》第18章中说:‘’大道废,有仁义‘’,这是对所谓‘’仁‘’非常不客气的批判。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老子崇尚的是大道,而不是什么仁义。老子讲道,孔子才讲仁。老子的道是要效法自然,孔子的仁是要成就圣贤。所以,老子不仅是反对所谓‘’仁‘’,继承他的思想的庄子还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老子不言利,只求上德。老子的道德,是要超脱于俗世利益的束缚,实现个人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从老子而来的道家,普遍是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他们修道成仙的梦想。
老子处世的哲学,不是成仁求利,而是要做到与世无争和逍遥自在。因此,老子的思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只适宜丰衣足食之后追求小富即安的生活。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已经实现了丰衣足食,选择与世无争的生活,确实可以免除大量烦恼,可以算是上上之选。如果尚未实现丰衣足食,老子的思想很可能帮不到你什么。从社会角度来看,如果人们普遍选择与世无争和清心寡欲,那就很难产生发明创造,不会有科学文明了。
老子的思想以及处世的方式类似佛家,都是要逃避现实的选择。所以,老子的主张还不如孔子的主张,儒家比道家更加切合实际。东方文化以孔子的儒家为首,就是因为老子的道家不适宜用来治世。
现代社会要依赖科学才能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进取,未来才有希望。老子与世无争的处世方式,完全不适宜现代人。但是,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值得提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