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认知觉醒(青少年学习版)》关于“打卡打不出学霸”这个内容。作者周岭老师分析了打卡的好处存容易陷入的误区:把打卡这事本身当成任务,任务一结束,大脑就会进行闭合。
我们往往有经历过这样的困惑:为了学习或提升,建立了几个打卡计划,天天坚持,但是,如果某个打卡计划一旦中断,就会想着扔到一边,不愿再继续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完美主义?还是因为太贪心了?都 不是。事实上,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一个隐蔽的心理机制:动机转移。
我们做打卡这事,一开始动机是出于学习成长本身,动力十足,而打卡如锦上添花,即使不用意志力支撑,也会持续行动。但打卡一旦开始,任务心态就锚定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专注于学习成长活动本身,体会其中的乐趣,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用记录替代打卡。没有打卡任务压力,把注意力放在活动本身,而非完成任务上。
在设置时可以使用策略:设下限,不设上限。
由于没有设置具体的上限,比起打卡模式,“设下限,不设上限”这个策略的能动性要强很多,而且能动性可以持续获取。
书中作者提到:《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一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实践的也是这个理念,他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良好的身材,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写出了自己的书。他认为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这让我联想到简书的日更。每天日更100字,这个只要打开简书APP或网页,输出100字,真的很简单。设下限,不设上限,在输出后,形成肌肉记忆,去写文。往往就慢慢写到了四五百字,五六百字,八百字,一千字,三千字,五千字……
书里也讲到一位读者分享高中学霸的记单词秘诀:一天背一个,一年也有365个。要是一天背20个,背两天就放弃了,相当于没背。
这个我也挺认同的。前段时间尝试抄写唐诗三百首,每天写三首、五首,结果抄不到一个月,就因为觉得费时有难度而放弃。一放弃就放弃了一个多月,等再次拾起时,我不再要求自己抄多少,每天只抄一首便好。一段时间下来,我现在也抄了几十首了。假以时日,相信三百首古诗,我还是能完整抄下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