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

作者: 上善若水lwg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22:22 被阅读34次

“是”常用于承认、判断或服从的语句。“是”与“非”联在一起则解释为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则常用于超凡脱俗,远离是非的语境表达。

其实,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是在是非挣扎中度过的,古今多少雅士高人幻想人世间能有一片远离是非、恩怨的桃园净土,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没有。无奈,陶渊明也只好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聊以自慰。其实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逃避借口罢了。

既然,无法摆脱,只好面对现实,只有认清是非,才能从容应对。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智慧。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会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姑且不论人类起源来龙去脉之说,我们只说智慧,世间超过人类智慧的大概只有“神仙”“圣人”了。然而,神仙、圣人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人,何来的神仙圣人?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对立面,也就是有矛就有盾,有阴就有阳,有善就有恶,有是就有非。二者既有区别、对立,又有共同之处,而且可以相互转化。

世间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矛盾转化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证。你有能力,领导认可,你可以施展抱负;反过来,如果同样做一件事,此领导认可,你就“是”,彼领导看不惯,你就“非”;不管事实是否合乎真理,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是与非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矛盾的转化。

人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当事人即便内心明了是非曲直,但因受之有愧,很容易(且理所当然地)在是非判断上出偏差,或者说站在有利于金主的立场上判断是非。此举虽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踏,但相当一部分人是默许的,并非他们也受贿,而是对这种潜规则早已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当下一部分人的处事原则,至于国家兴亡、集体荣誉甚至于至亲好友荣辱得失均漠然视之,不亚于鲁迅笔下的看客。正义散失的背后是极度膨胀的利己主义思想泛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立国利民的根本,是构筑民族脊梁的最基本材料。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关爱,多一分忧国忧民的情怀,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是大是大非原则。

相关文章

  • 是与非

    大儿子已经快四岁半了 现在说话很成熟 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那天蛮蛮问我:妈妈为什么我总是做错, 我发现我不知道什么是...

  • 是与非

    路上的陌生人形形色色,很难找到人群的归属感,尤其是我举着相机想记录某一刻无可复加的美景时,来自镜头被挡和不巧入镜的...

  • 是与非

    是与非之间默许也是一种助纣为虐

  • 《是与非》

    女人是男人闲聊时必有的话题。何况是一车子的男人呢。有人说男人和男人聊天如果不聊女人一定是不正常的。不正常,没那么严...

  • 是与非

    几乎所有的西方金融顶级大佬,比如摩根大通、量子基金、高盛等等,都对比特币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必须得说他们说的还很有道...

  • 是与非

    千秋功名浮沉事 人生意义又如何 万古风流沉入戏 几人唱罢几人歌 勿叹他人趋附利 独善其身亦可悲 苟安欢笑贪永逸 难...

  • 是与非

    前几日朋友找我聊天,手机丢一边不理,两个人絮絮叨叨竟不知不觉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我把她赶走,因为我写好的文章还没发...

  • 是与非

    我总是问世间的人 该不该把事情摊开来讲 有人应允 有人逃避 无人问你欢不欢喜 只告诉你可不可欺 好似一场交易 又似...

  • 是与非

    孰是又孰非 凭添了是非 谁人的罪 谁人受罪 累,累,累 少了许多滋味

  • 是与非

    长大了,当我们面临一个选择,判断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在揣测,怀疑,这是对的吗?当然,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每一次判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与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bk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