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文是公关夫妻皮皮仲与娅娅文解读情商实践过程中,“高效沟通”练习的第13篇文章。
人在职场,每天都要清晰、有力地“说话”。然而,我们经常会陷入无效沟通的圈套——在没用的场合、对没用的受众、用没用的方式、做着没用的沟通。
皮皮仲与娅娅文将结合工作中为500强高管及经理人做沟通咨询的实际经历,围绕职场中最常见的沟通难题,帮助所有向上的职场人找到高效沟通的方法与参考案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和娅娅文分享了沟通中“逻辑清楚”并不等于“逻辑力”强这一观点,并提出了沟通逻辑力的四个维度:
1. 条理清楚(说话一二三很清楚)
2. 维度全面(能从各个维度看一个问题或一件事)
3. 节奏感好(表达的时候,每一部分的时长、力量平衡,能让对方跟得上)
4. 表现力强(干、硬的逻辑,能不能被包装得有意思,听得进去)
在接下来的四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上述四个维度,一一展开。今天先来说“条理清楚”。
女工程师与男工程师,思路为什么对不上?
前不久,一位杭州的朋友D,约我聊如何更好地与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沟通。D是女生,大学上的是理科。我们是通过微信语音交流的,聊了几分钟后,我觉得她基本的表达能力挺好的,思路很清晰,声音也很甜美。
然而,她请教的话题,却是“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条理更加清楚”。我听后,问她有这样的困惑,是不是因为她的工作中要大量和工程师打交道有关?
她的回答,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以前,我觉得我虽然是女孩子,但因为学的理科,工作也是偏技术口,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逻辑、思路会有问题。”她说道,“但从去年开始,我和客户方的技术人员对接时,发现了两件郁闷的事情:我发现我在介绍某一个产品或技术亮点时,对方居然说我的逻辑不清楚;同时,我也发现虽然大家都是技术口的,但他们的思路也很不清楚啊!”
我一听,乐了。我说,我和我太太都是学文科的。上学时,很多理科生朋友就经常鄙视我们文科生思路不清,逻辑混乱。怎么你们理科生还会互相看不上对方的思路与逻辑啊?
D说,她越来越发现这跟学文科、理科没什么太大关系。即便大家都是做技术出身,为什么在思路清晰这件事上,差别那么大?
“说”者逻辑再清楚,“听”者未必觉得清楚
其实,D的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于技术圈里,而是几乎发生在所有沟通的场景里。
比如,你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汇报一件事,明明你觉得你的逻辑很清楚,但领导却挑你思路不清楚;或者,你的小伙伴来给你讲一件事情,你听他的描述,都会被绕晕了,他却压根没意识到他逻辑或思路有什么问题。
我和娅娅文这几年观察下来,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去关注的现象:“说”者逻辑再清楚,“听”者未必觉得清楚。
比如,我相信D的专业性,也相信她大部分对接的技术人型客户的专业性。专业的D按专业的逻辑进行了专业介绍,但是专业的客户却觉得D的逻辑不专业。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还原一下一般情况下的职场沟通。我和D做了简单的梳理:
D在沟通某一个话题时,每次都会尽可能构思一条逻辑线。
当她自认为这条逻辑线足够清楚、有条理后,会通过嘴巴表达出来。
“听者”会通过耳朵接受“说者”的话,并经由自己的大脑进行理性及感性(情绪)层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听者”会最终得出他自己理解的一条逻辑线,并最终形成一个他对这件事的概念。
这个过程,就像经典的传话接龙游戏一样,排在前面的人说得清楚固然重要,但排在后面、扮演接受方的人更重要。为什么我们说一件事,最后在“听者”那里会被理解得面目全非,就是这个原因。
D果然是理科生,马上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按这套推导,岂不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可能要用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遵循认知的基本逻辑,与大部分人顺利沟通
我没有直接回答D的问题,但给她举了一个例子:
我问她,假设我的生活及工作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微信,更没有听说过微信语音这个功能,我唯一知道的高级通话方式是普通非智能手机。你该如何给我介绍微信这个事,并说服我试用微信?
这个问题,把D考住了。短暂的停顿之后,她说她明白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了。因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大量面临着相似的情况:“听者”对某一个话题并不熟悉,我们会给他去解释并说服他做一些事情。
比如,我的老板是老外,虽然是在同一个行业里做,但他在国外呆了二十来年,我要给他解释一些中国的业务情况,会不会很费劲?再比如,在D的案例里,可能大家都是在同一行业里做技术出身,但一个是做硬件,一个是做软件,互相理解对方是不是也很不容易?
对于沟通来说,表面上一来一往像是一个很明白的世界,但本质上,沟通背后的心理江湖,波涛汹涌,混沌一片。
该遵从怎样的逻辑,才能让陌生变为熟悉,让对方好理解呢?我给D推荐一个三段论的方法。在梳理自己的沟通逻辑时,一定要从“听者”的角度,遵从以下顺序,想清三个问题:
对于“听者”来说,你要讲的事情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什么?)
对于“听者”来说,这件事为什么重要?他们为什么要关注?(为什么?)
对于“听者”来说,他们要怎样和你的话进行交互?他们要做些什么?他们该怎么做?(怎么做?)
在互相陌生的沟通世界里,需要一本畅行无阻的通用逻辑护照。以上的三段论逻辑,就是这样一本通用护照。
避免三个错误,让听众跟上你的清晰逻辑
上面这个逻辑看似朴素,但却绝不简单,因为大部分人如果没有经过刻意练习,都没办法“自然而然”地做到。
我们不妨拿解释“微信语音”这个案例,看看沟通中当我们自以为逻辑清楚时,经常会犯的三个错误:
一、无法帮助“听者”建立与他熟悉事物的链接。
因为我根本不懂智能手机,不知道手机能上网,也不知道手机除了打电话以外还能有什么样的功能。所以,一旦D尝试从这些角度去解释,我一定没办法上来就把微信这个怪物,与我脑子里的任何一个东西去做对等的匹配。很多水平很普通的销售,见谁都只用一种话术来介绍产品就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例证。
二、花大量的时间谈“说者”眼中的重要性,却没考虑什么对“听者”更重要。
如果D都没解释清楚微信对我来说是什么这个概念,她就花八成的时间解释为什么好的话,我根本理解不了。她介绍“为什么”越多,离我心里期待听到的是“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就越远,因为对不知道微信的我来说,“是什么”才更重要。这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向领导汇报工作,因为他们对具体业务不熟悉,在没有介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事儿”时就滔滔不绝地讲“为什么”,很容易出问题。
三、光自己说,从来不会给“听者”布置“怎么办”这份作业。
如果D在解释了一堆微信为什么好之后,只是泛泛地让我试用微信的话,她最本质的任务——让我使用微信语音——八成是完不成的。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职场上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在一开始就“布置作业”,说明“我今天的汇报是要让领导对某件具体事情中的具体某个点,提出建议,或给点资源”,领导就不知道“怎么办”,这次沟通也就没法达成目的。
如果我们的沟通中存在以上三个错误,那么,无论我们自己觉得逻辑有多清楚,受众都没办法理解。
如果你的受众是老板,那他们会不断地打断你;如果是你的下属,他们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就去干活了,最后做出来的事情,完全不在你的期望之中。
你说,这些都是谁的责任?
有关作者:
皮皮仲与娅娅文是一对同行小夫妻。他俩不是专家,但很多人愿意付费向他们学习“如何说话”;他俩也不是作家,但他们的第一本职场沟通书《能说会干:开启高情商的精进之路》正在京东热卖;他俩初恋在一起十年多,但很愿意与每一位喜欢慢慢向上的人交朋友。微信公众号:pipi-zhong。如想深度交流如何提高沟通,欢迎点击在行平台,搜仲佳伟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