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山农场农九连居民区正中央有一个特殊的大院子,面积是四家居民的面积总和,里面的设施堪称一个完整的机耕队,农机一应俱全,而且还有正规的修理架和库房,修理设施一应俱全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叶家农机存放点,在当地小有名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顺利发展到1987年,体制规模感觉到有点不太适应市场的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切中要害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工厂计件发工资,牧业羊群和草场实行承包制,农业土地面积每个职工承包固定的份额,紧接着的是和农业配套的设施比如拖拉机、康拜因都作价买给个人,随之而来的机耕队解散,农机被机主开回家修理,所需配件自行购买,就这样,但凡养农机额的职工家里就像一个小型修理厂,专门有库房盛放农机配件,电焊机,切割机,虽然在家门口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农具比较多的话,显得拥挤不堪,也就是基于这种状况,叶家大院才应运而生的。
叶家大院的主人叫叶建明,父亲是老革命,父母生下了4个儿子,分别是叶建明、叶建忠、叶建国和叶建堂,老大叶建明刚刚成家,无奈父母患病相继去世,办完后事,叶建明身为长子把几个兄弟召集到一起,各自名下承包土地,管理的时候几个兄弟互相帮忙,有什么困难就找这个当大哥的。当时最小的兄弟叶建堂刚刚初中毕业,十分依赖大哥,大哥也不负众望,对小弟照顾有加。
承包制度实行以来,叶家大家庭名下一千多亩土地,机耕费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老二就萌生了买农机的想法并得到了兄弟们的支持,那个时候老二刚刚成家,媳妇是同事老家的堂妹子,一个十分明事理到 河南妹子,也支持买车的计划。就这样叶家几兄弟把钱凑到一起买了第一辆大马力犁地,平地和播种,但是到了收割的季节,康拜因十分紧张,于是又贷款买了一辆二手康拜因,就这样叶家兄弟的农机组合初见规模。
到了第二年开春播种的时候,机车分配又出现了矛盾,一台大马力拉不开栓,怎么办?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的大哥叶建明果断买来了一个954车头,专门负责播种,作业效率提高很多。不但顺利完成了自家播种面积,还干别人家的活挣工钱了。
这么多的农具存放在自家门口也无所谓,可是修理起来比较麻烦,还有零件要存放。事情也就那么巧,新连队房改的时候,有一栋房屋的地基在深坑处,虽然做了处理,但是地基有点下沉,成了危房,住家户不愿意购买,闲置了下来。看到商机,头脑比较灵活的叶建忠买下了这栋危房,当成自己家的农机库房,并花钱雇车填土垫平了前面的深沟,就这样一个家庭小型修理厂成立了。平时的农具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平时修检十分方便。
后续的连队8000亩退耕还草项目第一轮合同到期,第二轮开始的时候,要翻掉以往的草地,重新套种,这是个商机,叶建忠又斥资购买了一台马力更大的耕地机,专门用于深耕退耕还草的土地,每亩30元,当年耕地3000亩,当年营业额就是9万元,费时只有20天。就这样叶家农机队实现了犁地、整地、播种、收割一条龙服务,效益不是一般的好。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到基层,农牧结合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麦草的价格翻番,大部分的麦草作为饲草被牧区所喜爱,麦草以草捆子的形式流入牧区——方便装卸。于是捆草机似乎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叶家最小的兄弟买来一台捆草机,用叶家马力最小的拖拉机带动捆草机。每当秋收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
老二:开着康拜因收麦子;
老小:开着捆草机紧跟着康拜因后面捆麦草;
老三:开着大马力深耕翻地;
老大:跟着运粮车往返于场院和粮站之间;
叶建忠的媳妇忙于给几个兄弟做饭、送饭。
……
由于叶家几个兄弟精诚团结,无论自己名下的承包土地的收入,还是农机的收入相对不错。这期间叶建国和叶建堂都娶妻生子,平时媳妇们在市里带着孩子上学,暑假才能回来几天,农忙季节都集中在叶建忠家吃饭,叶建忠的媳妇活脱脱的一个后勤部长的派头,忙忙碌碌。
兵团基层单位地广人稀,可耕土地面积很大,荒地也很多,不过大部分都是隔壁地,开荒成本很大,有的机车也不愿意干这样的活。而对于有全套机车的叶家兄弟们是个绝好的机会,自己家承包地的边边角角都一点点开垦出来,捡掉石头,周而复始,面积就慢慢出来了。这些年下来叶家几兄弟在自己家地边开荒面积不少于200亩,常言说“没有百亩难打百担”,效益可想而知。
具有经济头脑的叶家兄弟的代表人物叶建忠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农具的档次,目前拥有三台大马力农具,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型,叶建国的康拜因也换了新车,叶建堂起步稍微有点晚,但是依托叶家兄弟的大平台,除了自身承包的职工身份地,还流转了一套土地,连同开荒地,名下拥有300亩土地,收益还是可观的,也在市里买了商品房,小日子还算滋润吧。老大叶建明儿子在外地发展,妻子退休,他年龄也不允许再去拼搏,兄弟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偶尔去帮个忙而已。
现在的叶建忠几乎不再上车亲自操作,农忙时雇农机手,自己负责几辆车的保养和检修,秋收时节,如果康拜因忙不过来,适当地替兄弟加个班,调整一下作业进度——多面手就是这么牛。
叶家兄弟在农业连队几乎是个传奇,父母早亡,兄弟们除了大哥其余几个还没有成家,在一般家庭可能会成为一盘散沙,可是叶家兄弟却成为了传奇,这得益于:
大哥:长兄如父,给兄弟们帮助支持和领路;
老二:头脑灵活,与时俱进,敢于迈出致富的第一步。
老三:敦厚老实,开好康拜因的时候,开春季节尽自己所能整地播种;
老小:感恩哥哥们的帮助和支持,虽然能力有限,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60287/55f50f05daaeefe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