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说:我走遍全世界去寻找美,发现美只在平常的生活中。语文学习决不能限制在课堂上。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倾听生活,写作便有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想与各位同学分享几则亲历的小故事,让大家对此有直观的认识。
(一)“我不是毛丫头”
那时家住清名新村,一个老旧的小区,附近没有正经的菜场。农民或小贩都沿街设摊。这天早晨,一个大汉挑着两筐菜,往路中一歇。他来晚了,找不到容身之地,冲着一个小姑娘吆喝:“毛丫头,旁边点!”
小姑娘十二三岁模样,瘦瘦小小,面前的箩筐里放着些蔬菜,周边其实已腾不出多少空间。她让无可让,顶了一句:“我不是毛丫头!”那潜台词是:“我不小了。你别看着我小欺负我!”
“那么喊你大娘子!”
在无锡方言中,“大娘子”是指结过婚的中年妇女。这汉子显然借此侮辱她。
“我不是大娘子!”女孩抗声道。
“那么喊你小娘子!”
“小娘子”指结过婚的年轻妇女。汉子依然不饶人。
“我不是小娘子!”女孩寸步不让。
“那么喊你小姐!”
“小姐”那时还没有异化为卖淫女的别称,实实在在指大户人家的黄花闺女。汉子显然以此嘲讽。
“我不是小姐!”女孩断然否定。
“那么喊你啥呢?”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那汉子,那女孩也都笑了起来。笑声中,汉子挑起担走向了别处。
毛丫头——大娘子——小娘子——小姐,口舌之争,背后折射的是人物性格,是“穷人孩子早当家”的生活逻辑。
(二)“胭脂都涂在面孔上”
同样发生在菜场上的一个故事。时近中午,大部分小贩都收摊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冲着路过的我喊一声:“眼镜,还有点河虾,便宜你,十元钱。”
十元,真是有诱惑力的价格。看那一堆虾,不下七八两。但我可是经验老到的“马大嫂”,不好糊弄的。我蹲下身,用手拨了一下,挑剔一句:“你就面上有些活虾,里面的都死了。”
“胭脂都涂在面孔上的,谁还把它涂到屁股上?”
这女子,年纪尚轻,容貌尚可,这样尖刻粗俗的话,无所顾忌地从她嘴里崩出,你立刻领教了她的泼辣。
(三)“有毒他干吗还长哦”
登高节那天,惠山石径上,熙来攘往,人流如织。山上遍地长着类似芦花的植物,又有一种灌木,结着如相思豆一般的红果。采一束芦花,夹数枝灌木,红白相间,刚柔相济,煞是好看。上上下下的游客,近乎人手一束。
两个青年民工见此情景,不解地嘟囔一句:“有什么意思哦?”
一对情侣,大概是轻院的大学生(那时轻院还没有同江大合并,院址在青山脚下),女生惊喜地叫一声:“啊,真漂亮!”男生应声道:“我帮你去采。”
一个小男孩,三四岁样子,操着北京口音,缠着他妈妈:“妈妈,我要红果果,我要红果果。”那灌木有刺,年轻的妈妈怕伤了宝宝的手,哄他:“不行,红果果有毒。”小男孩一下子呆住了。迟疑了片刻,他问:“妈妈,有毒它干吗还要长哦?”
在孩子的心目中,世界应该是纯洁的,美好的,邪恶的东西不应该存留在世间。一句问话,把他天真、善良的本性,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人们常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矿藏,其实有时是妥妥的真金白银!这句话如果给儿童文学作家听到,不啻捡到一个元宝。
我在重点中学执教高中语文数十年,多次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一段对话,或一段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很少有让人满意的。闭门造车,面壁虚构,必然才思枯竭。深入生活,才会有源头活水。语文学习决不能限制在课堂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