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每天一得(11.23)

作者: 大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11-22 08:34 被阅读0次

    1075年,耶律洪基抄起铁骨朵,猛击萧皇后头部。她顿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子女们闻讯,披头散发跑来,苦苦哀求他:“让我们替母亲受罚吧!” 他却执意赐死她,并下令:褪去其衣物,苇席裹之,扔回萧府门前!

    他这一打,打碎了夫妻20+年感情!

    1055年,24岁耶律洪基登基成辽道宗,16岁萧观音受封成皇后。两人虽相差8岁,但却是锦瑟和鸣。萧观音才情过人,耶律洪基夸她是“女中才子”。

    婚后,2人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3女1子。作为皇后,除了相夫教子,诗词歌赋,萧观音还希望做丈夫事业上的合伙人。然而,耶律洪基却十分抗拒。

    32岁时,他遭遇了亲皇叔耶律重元叛变(重元之乱)。后来叛乱虽平息,但他却由此觉得:亲人并不一定可信。

    政事总是令他焦头烂额,烦心时,他总会带着侍卫、群臣,去林场打猎。但皇后却十分担忧,她生怕他深入密林时,会遭遇不测。因此,她总会劝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朝政之事,少去打猎。

    耶律洪基虽满口答应,但心里却越发反感她的唠叨,自然也就日渐疏远她了。这就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

    宫中开始传闻:皇后和一男乐师有私情。起初,耶律洪基并不相信。直到一份“铁证”被送到了他手上——《十香词》。

    这字迹分明是皇后的,词也香艳异常,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怎会写得出来?他仔细读完,眉头紧皱。他开始有点相信。

    但这背后其实大有玄机。

    出来指证的人,单登,身份不简单。她与男乐师赵惟一是竞争关系;她还是叛臣耶律重元府上的乐师,所以动机就很令人怀疑。

    但耶律洪基显然没有深究的想法。反而,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皇后始终不肯承认,让他十分恼火。

    除此之外,身旁臣子的煽风点火,更加剧了他的愤怒。那人向他递上一首诗,说:“皇上,您看,这诗里不就有“赵、惟、一”三个字吗?”

    因此,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他几乎是头脑发热地,不给皇后任何解释的机会,抄起铁骨朵,将她打昏过去,鲜血流了一地。这一刻,夫妻感情早已荡然无存。

    闻讯赶来的儿女们,不相信母亲会做出这种事情。他们顾不得眼泪鼻涕,全部跪倒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他:“让我们替母亲受罚吧!”

    耶律洪基虽有一丝动容,但依然下令——赐她白绫一条;并等她自我了结后,褪去她的衣物,用苇席裹着,扔回萧府去,不许她葬在皇陵。

    萧观音大概临死也想不通,她找来乐师,只是为她的《回心院》谱曲,竟被人如此污蔑。而那《十香词》也是贼人哄骗她抄下的,怎么就成了自己写的呢?更别说那首带有乐师名字的诗……现在,她只能带着不甘与悔恨,含恨九泉。

    目睹了父亲的狠心,太子耶律浚悲痛不已。但此刻,他更恨一个人——耶律乙辛。要不是因为他,母亲不会惨死!

    那这个耶律乙辛是何人呢?

    耶律乙辛在平息“重元之乱”时,立了大功,因而耶律洪基对他信任有加。

    但他为何要处心积虑地除掉皇后呢?实际上,他想除掉的,是太子耶律浚。

    耶律浚,是众所周知的接 班人。他虽才19岁,处理政事却比他父亲好很多,这让耶律乙辛等人担忧起未来。

    所以,他就计划,先解决太子的“保护壳”,再解决太子。

    次年,一个声称“太子的同谋者”,向耶律洪基“认罪”:太子意图弑父篡位。耶律洪基依然听信耶律乙辛的话,将太子耶律浚囚于上京。后来,他们还派出耶律燕哥当说客。

    耶律浚见是堂哥,以为有救,对他说:“父皇只有我一个儿子,我已被立为储君,我为何要篡位呢?” 但他不知道的是,堂哥早已叛敌。

    于是,到了耶律洪基那儿,他们仍一口咬定“太子就是要篡位”。耶律洪基气得下令:将太子贬为庶人。从这一步看,他从未想过置太子于死地。

    但父子有隙,又一次给了坏人可乘之机。

    很快,耶律浚遭人灭口,却被谎报是“病逝”。耶律洪基哀痛不已,想召太子妃来一问究竟,她却在赶来的途中也遭遇不测。

    好在,他们的1儿1女被好心人收养,随后被送到耶律洪基身边。

    此后,耶律乙辛逐渐权倾朝野,他又盯上了皇孙。1079年,耶律洪基如往常一样准备去打猎,耶律乙辛却上奏:建议把皇孙留下,比较安 全。耶律洪基一如既往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然而,大臣萧兀纳却悄悄向他谏言:最好是带着皇孙一起,不然恐怕有危险;如果真的要留下来,他可以代为照顾。

    最终,耶律洪基决定带着皇孙同行。也正是这次打猎,他发现,耶律乙辛的势力已大得超乎想象。于是自此,他开始有意对他“挑刺”,一步步终于将他“解决”掉。

    这还没完。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后,为父母和祖母正名,将祖母的遗骨与祖父合葬,并掘开耶律乙辛的坟墓,示于众人,追责当时的同伙。

    耶律洪基家庭的支离破碎,让人不禁唏嘘。他过于相信他人之言,又不懂得辨别,才给了他人可乘之机。

    如果家人间都没有信任,破碎也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时间杂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每天一得(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bg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