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到了,此刻坐在图书馆软椅上的自己思忖良久,迷雾笼罩的一个月,始终没有理清头绪,遂落笔,望能够拨开云雾,透进光。
这个月总体看来,是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稳步推进,何以理解?
三个月未见,各自蓄力,大家都朝着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笃定前行,自是不甘落后,推进了自己的步伐。
一味朝着热爱奋进,似乎不太现实,自己也做不到全身心的投入,况且学生的身份才是当下的落脚点。经过几天的尝试,未果,还是老老实实的干学业,闲暇之余发展爱好,效果反倒好太多。
正是切实的行动,细微的变化,整个人好似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一种“松弛”的状态。
松弛感就是一种愿意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论遇到了什么,都可以尽情的享受当下,做自己的心理状态。一般被用来形容一种比较放松,不受焦虑影响,没有太多忧愁困扰的状态。
这种松弛感当然不是摆烂,而是对日程表不在如以前那样斤斤计较,即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都能够接受。节奏慢下来了,效率倒是提高了不少。
不在因为补偿心理使得每天的任务越积越多,这其实是一种贪欲,没有正视目前能力与所需完成任务量之间的差距,最终结果就是干脆不动手了,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得到了很大的调整,总体的效果也比那种紧绷着的状态好得多。按理说,步调放缓了,整个人在精神层面应该得到了极大放松,可这个月的睡眠效果似乎不太如人意,经常性的做梦,这是为什么呢?
当日常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我能想到的就是身体发出的倦怠信号。是的,这个月因为评卷相关事宜,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加之高强度的锻炼,身体有点吃不消了,腰肌劳损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个来月。
梳理完思绪,这个月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迷雾也就解开了,学习上的“松弛感”带来了高效的状态,可生活上的连轴转让身体发出了警告,进而导致睡眠受到影响,可每天依旧是充实开心的。
精神上的丰盈所带来的快乐远比身体所承受疲倦更令人愉悦,可身体总该是第一位的,还是应该妥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除了学习带来的充实感,这个月通过写文获得的精神滋养更是不容忽视。整个写文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因日常更文在心中有了标准,遇到相关的问题也不少。总而言之,这个月的文章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积极参与主题征文并认真完成主体作业。
3月19日参加了采薇伯乐的散文征题,发了一篇人生百态|大家伙儿。虽然只是收获了普通推荐,可于我而言,意义不小。
这其实是我第二次参与散文伯乐征题,第一次的文章完全脱离了体裁限制,写成了个人的心路历程,这次看起来像是一篇“合规”的散文,重要的是它把“我”给支开了,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写他人,并且以散文的方式呈现,这倒是第一次。
3月26日尝试写了一篇软文致简书新人的一份信,俗话说“文字广告”。谁不想在坚持自己所爱的同时又能够养活自己呢?当时,这只是一次初浅的尝试,不过感觉还不赖,至少挣了200贝。
2,由一场大型活动可以生发出多个视角,多篇文章。
在参加完四公的丧葬仪式后,相关话题写了八篇文章,3月占了四篇。围绕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的相关话题也写了八篇。关于评考公试卷的相关感悟写了六篇。
文在继续写,读书观影必然少不了,这个月看了四本书,读完三本,写了三篇读后感。看了一部电影,补了上个月的一篇影评,具体情况如下:
看书
1,史铁生《我与地坛》
2,《鲁迅全集卷三》
3,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观影
陈可辛的《甜蜜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