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过几个城市,发现许多地方建有城隍庙。
其中仍然奉纪信为城隍的,大约还有三十多处。或许你不知道纪信是谁,但说到与他有关的刘邦,便不会不知道了。
没错,纪信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汉王朝功臣。
作为汉朝功臣之一,纪信的一生,没有干过多少出彩的大事,但最后一次赴死,让世世代代的人刮目相看,他的大义凛然,足够彪炳青史。
几千年了,纪信还以城隍神的身份接受世人的供奉,死也值了。
话说汉三年间,刘邦和将士被项羽的楚军围困在荥阳城内,双方长达数月的僵持下,已到绝粮的地步。刘邦面临饿死,或被攻城打死的境地。其手下谋士张良和陈平曾一起商议,还拿不出满意的决议。
正当大家一愁莫展,无法可施之时,这位做过秦县令,跟随刘邦抗秦,参加过鸿门宴,与刘邦出生入死的纪信站了出来。他主动提出假扮刘邦,去诓骗楚兵 ,好让刘邦趁机逃出城去。纪信的提议让在场的人觉得意外,由衷的钦佩。
刘邦看着与自己体型,相貌有几分相似的纪信,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关键时纪信愿意替他去死。一阵感动之后,刘邦感激地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一切准备就绪。打头阵的是二千名女子。她们披甲上阵,充当诱饵,不知是以美色迷惑楚军呢,还是因城内将士不多,总之第一轮的计谋失败。汉军放出来的女子,楚军照杀不误。
接着纪信隆重出场了。只见他坐在刘邦豪华的龙驾内,穿着刘邦的衣服,让侍卫打着城中粮食已尽,汉王请降的旗号,堂而皇之地从荥阳城东门走出来。
听说汉王已降,早就盼着结束战争的数十万楚军将士,欢呼雀跃,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四面围城的楚军,纷纷奔走相告,不少人擅自跑到城东观望,庆贺这场不战而胜的战争。包围荥阳城的楚军,瞬间松懈了。
城西这边,刘邦带着张良,陈平和几十名骑兵,身穿黑衣黑裤,如一阵风,逃之夭夭。
随后赶到的项羽发觉上当,见纪信忠诚,便想劝纪信归附。无奈纪信油盐不进,破口大骂。项羽恼羞成怒,下令架起火堆,活活把纪信烧死。
纪信的壮举,让刘邦金蝉脱壳,死里逃生,这才有了后来的汉王朝。在我看来,纪信的功劳不亚于韩信、张良和萧何。他们或出谋划策,或奋勇杀敌,纪信则直接以命相抵。
也许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除了分封有功之士,也没忘派人四处寻找纪信的家人。经过不懈努力,终在数年后打听到,纪信是蜀中南充县人,追封了纪信的儿子。还把南充县赐为“忠义之邦”让人修建城隍庙,以供后人供奉。
我们所见的城隍神普遍由自然神过渡到人格神。死后的纪信成了最早的城隍人格神。后来各地争相修建城隍庙,是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尚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当地百姓。
作为普通老百姓,无法保护自己时,便指望神明庇佑了。这是他们对无奈生活的最后选择。
人生有许多选择,唯独生死难把握。而纪信,他果断地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去死,需要多大勇气和毅力?
同样是功臣的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他因被怀疑谋反而遭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
相比生于人杰,死于非命的韩信,纪信的死显得明智而有价值。敢于做上司的替身,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元首为了自身的安全,备有替身。这些替身就像敢死队,替他们出席各种危险的场合,像演员一样去模仿和扮演需要扮演的角色。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大概就是希特勒,听说他至少有14个替身,以便随时替用。坏事做尽的人,果然到哪儿都怕鬼敲门。
萨达姆曾作为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国家铁腕人物,得罪过不少人。他有3个替身,都经过非常严格的培训,足以假乱真。最后被杀的萨达姆到底是不是替身,至今仍是个谜。
拥有替身的领导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现在别说是政治要员,就连电影明星也有替身了。只要他不想受的苦,不愿挨的打,不能跳的楼,无法出的镜……都由替身去干。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勇夫基本不为人所知,更别指望留名青史了,只有纪信做到千古留名。作为一介忠臣,他为民族利益,天下统一,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说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纪信身上得到了诠释。他不顾个人得失,只为信仰,为民族大义而死,是为仁之大者也。
网友评论
刘邦称帝,封功臣王侯的同时,没有忘记纪信,被刘邦封为城隍爷,我想在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中,供奉纪信的有很多很多。
在我们吴地,
以杭州供周新,苏州奉黄歇,济南拜杨学文,上海敬霍光,秦裕伯,绍兴的城隍神为庞玉,而宁波的城隍神是纪信.
宁波是我故乡,为什么把纪信作为城隍爷呢,宁波百姓觉得纪信功高盖世,神威无比,因此把这名出生在陇西、建功在河南,与宁波并无关系的异乡人奉为自己的保护神。足见纪信在全国百姓心中的深入人心,
所以,月儿写荥阳之战后,接着写纪信,很帖切,我本人感慨颇深,而且这篇文章,月儿上心之深,写得深刻,这不是月儿作为纪念文章来写,而是月儿对中国历史的英雄们颂扬,我本人是这么认为,悠悠历史长河,推动历史的是数不清的英雄们,是老百姓。
东平课余匆匆
冥界的地方官
城池的守护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