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心学史海】朱熹自尊,陆九渊自信,鹅湖论辩的余波久未平息

【心学史海】朱熹自尊,陆九渊自信,鹅湖论辩的余波久未平息

作者: 阿里神灯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08:00 被阅读0次

朱熹自尊,陆九渊自信,一个自尊,一个自信,很难调和了!

朱熹是中国十一世纪正统的大学问家,也是思想家,集理学之大成;陆九渊别树一帜,他以“心学”为锐利武器,反对的却是北宋以来诸贤的正统理学。如以“鹿鸣”为喻:元晦是李渤豢养的“白鹿”,子静则是“野鹿”了!

《书院记》和《学规》都是一个调子。既是“正统”,又是“识时务”,反王(安石)学,倡“欲”讲“笃敬”,理学的肃杀之气如此,陆九渊在白鹿书院如在教中。亏他聪明,看准方向,网破一面不谈敏感的哲学问题,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问题:“义利公私之辨”,其靶心则是“科举功名”之“私”,说得直截,大获成功。众生是否感动涕下?朱熹是否汗下挥扇?本属现象;但朱熹的“后跋”却是真的。子静的确开言见胆。

此时,南宋偏安小朝廷正在以功名利诱为钓饵,广罗人陆氏却偏偏大唱别调,不说科举之弊,专责士子之“私”:“自少至自顶至踵,无非为利”。骂得痛快。这是表面符合“反王”“室欲”之说,又是“笃敬”。其实弦外之音连“白鹿洞书院”办学的宗旨,“学规”的“窒欲”“笃敬”甚至元晦、东莱都在讽刺列。“今人只读书便是利”(今人:士林所有的人),这是“学者隐微深痼之病”,你办学宣扬自己的主张,“反王”也好,“窒欲”也好,“笃敬”也好,说什么也是白搭。众生感动流泪,朱熹也只有汗下挥扇了,却是发作不得。

虽说如此,朱、陆的矛盾加剧,似乎无法逆转了!

至于“儒释之辩”、“性之辩”,朱陆有何异同?

因为八百年来,古代和现代研究朱、陆的学者说得太多了。笔者认为:两宋理学本身就是“儒释道”三教智慧的结晶。朱熹常读禅僧大慧《语录》,他说:今之不为禅学者,只是未曾到那深处,才到深处,定走入禅去也。”(《朱子语类》卷六)诸如他说“致知”:“致知,乃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全体通明,但被昏翳了,而今逐旋磨去,使四面皆照见,其明无所不到。”(《朱子语类》卷三)也有禅宗“心说”的气味。

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在那个时代,为了争儒学正宗,理学家都爱“辟佛辟道”,子静也是如此。不过,朱熹领袖群伦,特别自尊,就格外需要骂别人为“禅”了!

陆子不侈谈“性”、“”、“格物”,这是他“心学”逻辑结构的需要;至于“人物之性和气质之性”,全在“心”中。他是讨厌那些“经院式哲学”之繁琐语言的。

相关文章

  •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十九章 鹅湖论辩

    第十九章 鹅湖论辩 南宋时期,中国的理学开始分流,有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的分别,虽陆九渊的...

  • 王阳明: 易简功夫终久大

    鹅湖会讲,朱熹嘲笑陆九渊过简近禅,陆九渊讥讽朱熹支离失本。陆九渊寄诗给朱熹: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

  • 王阳明:易简功夫终久大

    鹅湖会讲,朱熹嘲笑陆九渊过简近禅,陆九渊讥讽朱熹支离失本。陆九渊寄诗给朱熹: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多...

  • 陆九渊-陈亮叶适-王阳明

    心学初始-陆九渊 陆九渊的理论出发点与朱熹有所不同。陆九渊认为“心即理”,朱熹认为“性即理”,这和他们如何对待理气...

  • 新儒家(下):心学 |《中国哲学简史》

    心学 朱熹赞同“性即理”,而陆九渊却认为“心即理”。朱熹眼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抽象,一个具体;陆九渊眼中只有一个世界...

  • 《中国哲学简史》(24) 王阳明的心学,和“致良知”

    王陆学派,也称为心学,是由程颢开创,陆九渊继承和王守仁(王阳明)完成的。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他与朱熹是朋友,但是他...

  • 朱熹外传(13)

    鹅湖聚会 为了统一思想,有效地对付法家的“异端邪说”,朱熹应他的好朋友吕祖谦的邀请,同陆九渊兄弟等一伙道学家,在江...

  • 阳明心学

    儒家学说在宋代分出了两支,即理学和心学。理学由程颐开创,在朱熹手里完成;心学,则由程颢开创,经陆九渊发展,最终由王...

  • 读诗 | 破阵子——记一次特种作战

    中国哲学史上有一次著名的鹅湖之会,是宋朝思想家朱熹、陆九渊的一次辩论会。鹅湖是江西上饶铅山县的一个镇,辛弃疾曾担任...

  • [人物]心学创立者——陆九渊

    陆九渊学习孟子的学说(被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答“因读孟子而自得之”)开创心学,他认为朱熹的学说“支离破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史海】朱熹自尊,陆九渊自信,鹅湖论辩的余波久未平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oe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