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古言。女主景遥,男主周瑜。
前情回顾
孙策围攻庐江,景遥夜入舒城,见到了陆议和周瑜……
文/古槿香
“你是周瑜?你真的是周瑜?!”
天呐,大名鼎鼎的周瑜周都督!景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景遥从小喜爱音乐,自从听说“曲有误,周郎顾”, 便对这位历史名人心生向往,这次去赤壁参观,也是想瞻仰一下公瑾遗风,没想到现在居然见到了真人!
周瑜见她面带惊诧,微微一笑道:“你认得我?”
认得认得,怎能不认得啊!景遥心里激动极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周瑜见她激动的样子,不禁扑哧一笑,“有意思!”转而又道:“我现在得出城去找伯符,改日再与你叙叙!”
景遥望着周瑜的背影不禁出了神,她久久不能相信:我居然见到周瑜了!刚才站在我旁边的是周瑜!
“师父,师父。”陆议在一旁拽着景遥的衣袖。她回过神来,把注意力又转回陆议身上,这才发现,在他身边还站着个小孩,看上去斯斯文文,年纪不过六七岁的样子,可神情却像个小大人。
她问道:“议儿,他是?”
陆议道:“他是我族叔陆绩。”
陆绩?传说中的怀橘陆郎?据说之前陆康带着他拜访袁术,袁术给他橘子,他自己不吃,说要留给母亲吃,因此“一战成名”,全庐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景遥见他们手上拿着东西,问道:“你们这是去哪?这么晚了还不睡觉?”
陆议道:“叔公正为战事伤神,我们来给他送点东西。”
唉,怪不得他俩看上去这么憔悴,舒城之围已数月之久,陆太守劳心劳力,这俩孩子也没闲着。她心疼地道:“小孩子正在长身体,要多休息知道吗?”
“师父,议不小了,我快十二岁了!”陆议争辩道。
“好好,不小不小,”景遥道,“可是你看你,几个月不见,都瘦成什么样子了!师父不在的时候,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陆议解释道:“围城日久,军粮渐少,叔公说了,陆家的粮仓就是军队的粮仓。所以,我们少吃点,士兵就能多吃点。”
“傻孩子!不吃饭怎么行!”景遥又气又心疼。
是夜,她辗转难眠,一想到两个孩子憔悴的模样,忧上心头。现在只是围城,还未真正开打,这两个孩子就已经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孙策一旦攻城,情况便更加困难,长期下去可如何是好?景遥心想,她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这俩孩子送出城去。
她又来到城西树林。倏然,一个黑影闪过,定睛一看,原来是周瑜。她上前问道:“见过孙策了吗?”
“嗯。”周瑜点点头。
“怎么说?”
周瑜叹道:“看来舒城难免一战了。”
景遥沉默了一瞬,道:“能不能请你帮个忙?你有没有办法把小陆议他们送出城去?”
“办法倒是有,”周瑜顿了一下,道:“只怕他们自己不想走。”
“怎么?”
周瑜解释道:“早在围城之前,陆大人就把家中妇孺送回了吴郡老家,可唯独陆议和陆绩两人死活不愿前往,坚决要和陆大人在一起。”
这俩孩子,怎么都一根筋!我得想办法说服他们!她对周瑜道:“出城的事麻烦你想想办法,陆议那边我去处理,一定把他们说服!”
“好。”
景遥回到陆府,心中焦急难耐,依旧无法入睡。她来到院中,远远望见陆议的房间还亮着灯,走近才发现这俩小家伙竟然还没睡,在房里悉悉索索不知在干些什么。她推门而入。
“师父。”
“议儿,你和我说说,为什么不和其他人一起回吴郡?”
陆议道:“我们要和叔公在一起!”
景遥道:“舒城之围才数月,你们就瘦成了皮包骨,要是再打个一年半载,你们怎么办?”
陆议一时语塞,不知怎么答,一旁的陆绩开口了:“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父亲有忧,我们做儿孙的自当与他分忧,怎能离他而去?”
陆议也应声附和,“嗯,没错。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没想到这两个小娃竟然这么能说会道!差点被他们绕进去!景遥想了想,道:“好,你们要说孝道,那我就和你们说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们连最基本的一点都没做到,还怎么谈孝?太守大人整日劳累,还要为你们操心,你们说这是孝是不孝?”
景遥口齿伶俐,两个小娃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陆议突然开口,耍起了赖皮,“不管,我们要留下!”
陆绩也随声附和:“没错,我们就是要留下!”
“你们两个!真是气死我了!”景遥急道。
陆议见景遥的脸涨得通红,缓声道,“师父莫气恼,反正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走不了了。”
“谁说走不了了!”景遥道,“如果周瑜哥哥有办法送你们走,你们走是不走?”
两个小娃没有说话,看样子还是不想离开。此时,门吱啦一声,原来是陆大人。
“你们的话我都听见了。”陆康道:“议儿,你自幼丧父,是我一手抚养长大,你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叫我怎对得起你死去的父亲?绩儿,为父知道你放心不下,可你年纪尚小,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周公子刚和我说了,他有办法送你们走,你们听我的话,待一切筹备好就离开。”
“叔公!”
“父亲!”
两个孩子着急欲辨。
“听话!”陆康却是辞色严厉。
两个小娃遂不再说话,皆泪流满面。景遥看着眼前的两个小泪人,心中也是一阵酸楚。
第二日,景遥又见到了周瑜。
“都联系好了?” 景遥问道。
“嗯,策兄找了小船,我们今晚即可动身。”
“我们?”
“嗯,”周瑜道:“我和你们一起走。”
“真的吗?”景遥难以置信。
周瑜点点头。
“那太好了,多谢。” 景遥心想,有了周瑜的帮助,一定能顺利到达吴郡。
“快回去准备一下,今晚子时,城西树林。”
“好。”
一轮明月缓缓爬上天空,景遥早在陆府门口等着陆议和陆绩,可临近子时也不见他们出来,景遥正要去找他们,便看见两个小家伙一前一后走来。 陆议见了景遥,跑得飞快,可陆绩在后面步履蹒跚。
景遥见陆绩背上背个大包裹,迎了上去,“你怎么拿着这么多东西?来,我来帮你。”她接过包裹,忽觉手上一沉,差点摔倒,“什么啊,这么沉。”
陆议咯咯笑道:“书。”
“你拿这么多书干什么?咱们这是去逃难,不是去游玩!”
“师父,我和他说了,他不听。”陆议在一旁偷乐。
“好了好了”景遥蹙眉道,“赶紧走,周瑜哥哥该等急了。”
明月当空,月亮的清辉如水般在枝叶间倾泻而下。他们三人来到城西树林,周瑜已在此等候多时。
景遥瞥见周瑜背上长长的包裹,“你也带这么多东西?”
“师父,周瑜哥哥一向琴不离身的。”陆议解释道。
“好吧好吧,咱们这儿,一个书痴,一个琴痴,这次去吴郡,也算是“文化苦旅”了。”
“师父,这书痴、琴痴我懂,可文化苦旅是什么意思?”陆议疑惑地道。
景遥苦笑,本就是顺口说了个俏皮话,哪有什么意思,“好了好了,咱们走吧!”
此番出城,未免动摇军心,只有几个人知道。周瑜让人备好了长梯,几个人顺梯登墙而上,孙策派了亲信在外面接应他们几个,绳降出城。
一行人来到庐水畔。庐水盈盈,一条小船泊在江边,旁边立着一个英俊的男子,正是孙策。
“伯符!”
“瑜弟!”
周瑜见了孙策,加快脚步赶过去。孙策笑逐颜开,也迎了上来。“都收拾好了?”他瞥了一眼拎着大包小包的景遥,也是一诧,“怎么这么多东西?”
陆议忍不住一笑,“都是陆绩的。”
孙策朗声而笑,打趣道:“瑜弟,加上你的琴,不知这小船乘不乘得了了。”
周瑜也哈哈一笑,“出不了事。”
孙策揽住周瑜的肩,沉声道,“此番离去,也不知你我兄弟两人何时能再见。一路小心。”
“兄长保重了!”周瑜双手抱拳。
几人上了船,周瑜拨开船桨,小船顺着庐水,缓缓向下游而去。
孙策忽想起些什么,在岸边喊道:“瑜弟,后日——”
没等孙策说完,周瑜应道:“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