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洛阳盛衰治乱候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文/古槿香
洛阳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故事。因其地处天下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四方必争之地。相传早在战国时期,它便得此名——雒水之北,邙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故为雒阳。后来秦始皇根据终始五德之学[1],因周为火德,秦代周为水德,将雒阳改名为洛阳。再后来光武帝刘秀光复大汉,定都于此,因汉尚火德,又复名为雒阳。自此之后,雒阳便一直是汉朝的都城,直到初平元年,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
这里还是周瑜的故乡。没错,这里也是他的故乡。他的父亲曾经是这里的长官——洛阳令[2],他在这里出生、长大,直到父亲离世。这座城,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
周瑜和景遥刚进城就被一伙散兵给围住了,那伙兵士见他二人衣着光鲜,又作文士打扮,便生了歹心。周瑜扬剑斩了为首一人的脑袋,其余部众恐怖惊惧,遂四散而去。
“这哪里是雒阳,简直是人间地狱。”疮痍满目,景遥望着眼前的景象唏嘘不已。
雒阳城里到处都是尸体,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毫无半点生机。据说当年董卓挟天子西迁之时,焚烧宫室,盗掘陵墓,纵兵肆虐,往日繁华的都城,早已破败不堪。
宫室尽毁,天子如今住在前中常侍赵忠的家中。周瑜的伯父周忠时任太尉,伴于天子之侧,周瑜和景遥打算去找他。赵忠的宅院建在郊外,他们二人穿城而过,行至途中,但见断壁残垣间有不少用树枝、树叶搭起的“小棚子”,上前询问才知原来这里面“住”着的竟是同天子一起归来的大小官吏,他们就倚靠在这破败的墙壁间,风餐露宿。[3]
“早知东归艰难,却不知竟至如此。”周瑜痛心疾首。再向前行,所见所闻简直令人惊骇。太可怕了,饿死的,病死的,被人杀死的,尸体遍野,雒阳已然城了一座死城。景遥只觉毛骨悚然,不由得往周瑜身边靠了靠。
行至郊外,但见远处一年轻男子,周瑜驾车赶上前去,在他身边勒了马。
周瑜跳下马车,拱手道:“德祖。”[4]
那人见到周瑜先是一惊,随后脸上即绽了笑容,“公瑾,你怎来了雒阳?”
“听闻天子东归,我便来了,你父亲可好?”周瑜问道。
“家父尚好,只是…”男子叹了口气,“想必你也见了,这雒阳城…”他又叹了口气,敛了敛神色,又道,“走吧,你是来找周太尉[5]的吧?我也正要回去,咱们一起。”
周瑜请他上车,他见了景遥,疑惑道:“这位小兄弟是?”
“景遥,我是景遥。”景遥拱了拱手。
“原来是景兄弟。”男子回了一礼,“杨修,字德祖。”
“幸会幸会。”
三人乘车前行,周瑜的伯父周忠和杨修的父亲杨彪都官居高位,因此,他们住在赵忠宅院附近临时新建的房屋中。
“瑜儿,你怎么来了?”周忠见了周瑜,面上显是不悦。周家人丁单薄,仅剩的几个男丁中数周瑜最有才华,周忠自是不愿意他来雒阳趟这浑水。起先在书信中就让他别来,可周瑜没听他劝,终于还是来了。不过景遥发现,虽然周忠言语间对周瑜多有责怪,可眼中却是满满的欣慰之色。
“如今天子困乏,群僚饥饿,韩暹、杨奉纵兵为乱,各州郡拥兵自卫,未有至者……”
景遥听他们讨论,心里直着急,曹操呢,曹操怎么不来?不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历史上应该是他来了吧?她扯了扯周瑜的衣袖,小声对他说:“我知道有一人能解此困。”
“哦?”
“曹操。”
……
与周忠谈罢,周瑜步出房门,问道:“遥儿,你何以觉得曹公会是解此洛阳困局之人?”
景遥答道:“这个嘛,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要天下…想要号令天下,唔…他会来的吧…”
周瑜嘴角浮了抹笑,说道:“不错,是这个道理。匡扶正统,则人心思归,奉天子之命征伐,则师出有名。况且曹公所处之地,恰在洛阳之东,他若奉迎天子,由此西扩,则稳据中土。不得不说,奉迎天子,于他而言,益处良多。”
“可我不明白,既然这么多好处,他为什么还不来?”
周瑜未答,只问道:“你想想,他若迎了天子会有什么后果?”
景遥摇了摇头。
周瑜伸手挽了她的胳膊,说道:“方才你这个‘挟’字可说得好。”
景遥心中一动,当即了然,“他借天子之势,必然也为天子之势所困,就像你挽住了我的胳膊,可你也被我掣了肘,对不对?”
周瑜点了点头,“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也不得不听命于天子,布政施令,征讨四方,都得上表奏闻,即使天子势微,也始终是个障碍,再加上公卿百官,有些事情未必能如他所愿。”
“嗯,我明白了,有些事,他从了自是不愿,可违了便是抗命,如此一来,可不得难受得慌?”景遥想到历史上曹操被人称为“奸雄”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不错,所以他应当还在考虑斟酌之中。”周瑜道,“我想,我们得去武平一趟。”
“去做说客?”景遥奇道,难道历史上曹操奉迎天子竟然和公瑾有关?
周瑜摇了下头,“不,我们去见一个人。”
“什么人?”
周瑜双唇轻启,缓缓道出那人姓名:“荀文若。”
[1]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史记》(五德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水火相克,所以洛阳和雒阳,随着朝代更替,被改来改去。)
[2] 周瑜父亲曾任洛阳令,但具体时间未载。
[3] “天子入洛陽,宮室燒盡,街陌荒蕪,百官披荊棘,依丘牆間。州郡各擁兵自衛,莫有至者。飢窮稍甚,尚書郎以下,自出樵採,或飢死牆壁間。”《三国志》
[3] 杨修,字德祖。其父杨彪。
[4] 周忠,史载他之前的职位是太尉,此时他任何职并没有记载。此时的太尉恰是杨修之父杨彪。为行文方便,这里写作周忠任太尉,杨彪任司空。周忠其实是周瑜的再从父(即曾祖父之孙),为方便阅读,文中写作了伯父。
小剧场~~
遥:公瑾。
瑜:嗯?
遥:杨德祖他…爱吃鸡么?
瑜:什么?
遥:额…随便问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