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老师非暴应用第41讲第11章—1 讲义
大家好,我是多好,这一周我们继续来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第11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今天我们共读的是使用强制力的目的和惩罚的类型,这两个小节。
如果时间和环境允许,我们鼓励冲突的双方去充分表达自己,尤其是自己的需要和请求的层面,但有的时候,时间和环境并不允许,我们需要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这里的强制力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强制力是不一样的概念,比如年幼的孩子跑到公路上,我们会一把抱住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如果我们因此打骂孩子,那么我们就是在惩罚。
运用强制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和谴责他人。非暴力沟通认为,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会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而不够成熟的时候,我们会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提醒,或者用强制力去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两个好朋友,那就是奖励和惩罚,做得好要给到奖励,做的不对的时候要进行惩罚,在我们的集体意识里,我们认为当一个人做错了,就需要得到一些惩罚,感受到一些痛苦,才能够意识到自己错了,才会感到懊悔,从而改变行为。这是因为我们曾经信奉痛苦会让我们转变。在所有的惩罚里,体罚是最常见的方式。在我们小的时候,是父母管教孩子的通常方式。在父母的认知里,皮肉的痛苦会让孩子牢牢记住犯下的错误,并且再也不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的身体会有记忆,当我们再次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提醒我们为此将要付出的代价,从而避免再去做。有些家长会有一些担心,体罚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意识:我们可以用武力来解决一些问题。而我们更担心的是体罚让孩子改变行为的同时,也让孩子记住了恐惧,同时感觉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我们想要一直保持体罚的威力,让我们不得不增加体罚的力度,而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在最初的时候,用体罚换来了孩子的妥协和行为的改变,但同时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遭受冲击。体罚避免孩子犯错的同时,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不好的,不太敢有一些行动或者渐渐的形成和父母的对抗。在我们的日常惩罚里,可能更常见的是指责和否定。这些方式都是以让孩子感觉很糟糕的形势去改变孩子,而改变孩子,可能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叫做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我们用一些让孩子感觉更好的方式,比如鼓励肯定寻求合作理解感谢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内在的力量,会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做事情。惩罚立竿见影,同时带给人恐惧和不安,人们更有可能为了避免惩罚,而不再去做一些事情。而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如果我们期待对方能开心的去做一件事情,可能我们需要想的是,我们怎么做,会让对方对这个事情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充满力量,如果不能惩罚,你能够想到别的方式去影响孩子吗?。期待大家的答案,也感谢大家的收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