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晴
我能影响的,终究有限。
本期十一月半期考试后,班里有位家长微信我:刘老师,请帮忙想想办法,让我的孩子爱上学习,我们实在没办法了,该说的说,该骂的骂,甚至有时候忍不住动了手,但都没什么起色。
看到这些信息,我心里顿时漾起苦笑:恐怕要辜负家长的信任和期望了,我哪有这种能力,能让一个拥有自己思想、而注意力不在学习上的孩子爱上学习?
我没敢回复,这条信息也一直保存在微信里,每每在无意中烦看到的时候,内心总会泛起阵阵无奈之感。
有些工作,随着资历的增长,经验的丰富,从事起来便会愈发地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甚至会到达庖丁解牛的境界。
然而有些工作,比如教师行业,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任年龄增长,经验积累,也不管受过多少虐待和折磨,也不可能有那种掌控一切的自信。
因为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内容中,有一项是德育,对象是学生,一批又一批永远处于骚动中的既在成长、却未成熟的人。
他们在护犊家长的庇护下成长起来,鲜有人懂得感恩,鲜有人能体贴父母,更鲜有人能明白并承担起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很多人,从小就可以不用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对于提供这一切的父母,他们更多的是理所当然的漠视,是恃宠而骄、任性,甚至稍有不如意,便给脸色、发脾气,甚至怨恨。
我带的这么多学生当中,绝大多数,是只懂得享受的。
在养尊处优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一届届,来到一个公共场所学习生活的时候,便很难与别人合作。
有次,因为一个周姓学生下午自习课的时候,趁老师不在,竟在教室里玩王者荣耀,被开完会回来路过教室的我发现,当场做出处理。
然而,下课后,他立即来到办公室,软磨硬泡,把姿态放得很低,意图很明显,想拿回手机。
前后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他也不考虑占用我的时间,也不管我的情绪,只管要手机。
而且,在我把话说得非常明白的前提下,依然对此置若罔闻,逗留在此,非要我把手机还给他,理由是,周末要用。
任我修养再好,脾气再温和,也禁不住要升起厌烦和不耐的情绪来:哦?感情他违反了校级校规,不接受任何处理,反倒我还要为他考虑?
于是,我说,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按班规处理,拿走手机,立刻停课;第二,我与班委商量,将手机交于班级管理,直到期末。
他选择了第一个。
宁可放弃学习,也不可放弃手机。
我尊重他的选择,也把手机归还了,并请他把事情始末与家里讲清楚,让家长与我联系。
但家长很久也没打电话来,我只得打电话过去询问。
却得知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事情原委,甚至得知了另外一个版本:因为上课时电话响了,所以我让学生停课。
不禁气急而笑,却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给家长讲明情况。
得知真相的家长立即带着学生来到学校,当场对质,然而,学生仍然试图否认,推卸责任。
深深的无力感,真的,有种面对无赖的感觉;只能默默地看着,听着,亏得有其母亲在,让其无所遁形。
处理完这件事情,又是近一个小时过去了。
随后,与家长聊了一下,又是半个小时。
这半个小时,获取的信息却令我无比震惊。
该母亲说,她孩子平时在家里,是什么也不干的,做法、洗碗、扫地、拖地、洗衣服、晾衣服,从来没让他插手;每天五点多起床,给他做好早餐然后再去上班;下班回家后还会做夜宵,怕他做作业饿了。
我听后,不知是什么感觉,反正复杂得很,联想到平时,轮到他做清洁、值日,却连扫地之类的事情也做不好,也没有合作意识。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大的人,高中了,却做不好日常的琐事,至此,那些百思不得解的疑惑,豁然开朗。
至于这学生在家表现如何,会不会体贴父母,会不会帮父母分担,会不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都不用问,我得出结论:这学生就是个土皇帝,这个家有自愿供养这桩大佛的父母。
这学生的样子,就是他的父母塑造出来的。
这样的学生,在现在的班级里,至少有一打。
当我看到好几位母亲在讲述时候忍不住泛起的泪光,我一阵叹息,又一个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多却反为之所累的母亲,又一个不懂过度爱是残害自己、子女以及其他相关之人的母亲。
但有什么觉得委屈的呢?
作为父母,根本就没有教给子女独立的能力,承担的能力,体贴的能力,互惠的能力,反倒是用行动教会子女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不劳而获,却又希冀女能理解自己这当父母的,体贴这当父母的。
岂不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所谓因果相继,不外如此。
对于十几年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其影响已经深入学生骨髓,我能做什么?怎么做?我要付出多少才能有甚微收效?
工作这么几年来,我发现,所有我能影响到的,都是那些本身就具有如此特质和智慧的学生,我只是唤醒、扩大而已。
而这个本身具有,其源头,不过也是家庭。
比如,我的第一届班长陈鹏,他身上的特质令我极为欣赏——正直,敢于承担,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而没有那种所谓的成熟——圆滑世故、假公济私;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然而,这种特质并非我传授和赋予,而是来到我这里之前便已经具有;我只是发掘了这种人才,并为他提供发光发热的平台。
还有,我的现任班长文政,身上具有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敏感多思;更重要的,他还有一颗体贴善良的心、一颗勇敢承担的心。在家体贴父母,鲜让父母操心;在校能体贴老师,敢于帮老师排忧解难。而他所具备的这些品质,的的确确,是从家庭带来的。
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这几年来,我发现,我能影响到的,不过是极少数的特定群体,他们具有和我类似的特质,我们振动的频率相似,所以我们才能携手共进。
而对于志不在此的,我坦诚,哪怕殚精竭虑、焦头烂额、蜡炬成灰,我也改变不了丝毫。
层出不穷的混学生,甚至某些混家长,给我上过的无数堂课,教我得出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