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是东野圭吾的一本书,也有电视剧,故事讲述的是日本的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杀,发现现场的是夫人理惠子和好友野野口修,刑警加贺恭一郎是此案的调查者,也是野野口修以前当老师时的同事。野野口修作为发现人,把这件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是加贺经过推理、重回现场、野野口修的记录等确定了凶手就是野野口修,凶手也认罪,但在作案动机上一直不愿说实话,每次口供都不一样,说自己是日高的影子写手,替他写小说,为此手抄了日高的小说做掩饰;和日高的前妻相爱,准备了围裙、项链和茶杯,或者什么都不说等等。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走访了两人的同学以后,加贺得知真相: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这种恨意让野野口修杀死了日高并在其死后尽一切可能的让其身败名裂。
《恶意》是一本手记体推理小说。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记录这件事情,用野野口修和加贺的视角,这促使读者产生代入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视角与感受潜在同化。电视剧则在一开始就说明了野野口修杀害日高的全过程,然后才是整个事件的还原。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我是先看了小说再看的电视剧,因此更加注重野野口修的心理变化,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恨意,文字描述中充满了冷静的旁观,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日高真是残忍,野野口修作为影子写手是多么可悲,但是读完小说,我虽然知道野野口修的真实面孔,对日高的印象却也不能喜爱。
为什么有这么多恨,日高和野野口修是国小、国中同学,住在同一个街区,野野口修被校园暴力不想出门的时候,日高天天找他结伴去上学。日高待人温和,“不管对谁,他总是非常亲切”,有正义感,从小就敢直面校园暴力;野野口修,内向,孤僻,为了逃避被暴力,甚至做了恶人的跟班,参与欺负日高的行动,日高知道野野口修校园暴力的证据之后,还帮助他隐瞒事实。二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梦想,长大以后,日高成为畅销小说作家,比野野口修更有写作才能,二人相遇后,日高仍大方接纳在国中时期仇视他的野野口修,恢复了两人的友谊。提携想成为作家的野野口修,替他介绍出版社,让他能在儿童文学界立足,把他当做好友,即便在与别人的谈判中,也一直都没有把野野口修的证据供出。可以说,日高从小到大对野野口修都很好,是同学、朋友、贵人。然而野野口修不是这样想的,年幼时随父母一起来到这个新的小区,野野口修的母亲非常不喜欢那个在她看来十分低级的街区,她总是用一种高人一等的语气数落着她的邻居们,“如果不是丈夫的工作需要,绝对不会到这里来居住!”总是说以后一定会搬出去,这种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幼小的野野口修,日高对他所做的一切让他产生了极度的自卑感,将自身的一切过错归咎于日高邦彦。日高的恩德反倒召来了怨恨,长大成人了,又不得不陷进嫉妒日高的泥淖里。这世上最不想输给的人,竟然率先一步成为作家。即使如此,还是去拜访了日高,因为野野口修打心底想要成为作家。他相信和日高保持联系将助他早日完成梦想,于是,他暂时镇封住心底隐藏的恨意。然而,野野口修的人生是那么的坎坷。或是运气不好,或是才能不够。总之野野口修不但没能成功,还得了癌症。他无法忍受就这么抱着对日高的恨意离开人世。而引燃这股恨意的是日高握有他过去秘密的事实。这次的案件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这是经过长期安排、恐怖的计划犯罪。费尽心思想出计划,就为了破坏日高辛苦构筑的一切。而杀人这件事,只是这个计划的一小部份而已。就算被逮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每个人心中都有“恶意”,小时候我们讨厌“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在挨骂挨打的生活,恨不得一巴掌拍过去,把“别人家的孩子”狠狠打一顿, 最好消失才好;长大后去社会打拼,对家世好、有能力、有美貌生活顺利的人也充满恨意,为什么他的家世那么好,家里买房买车,我还要辛辛苦苦不知道何时才有一庇护之地?为什么他有关系轻松获得令人羡慕的工作,我即便勤奋努力也得不到认可?为什么他无忧无虑我却活的真么心酸?为什么生活这么不公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老板让加班,可恶!前面有人夹队,好烦!生活不顺利,想骂人!
每个人心中都一个魔鬼,都会萌生恶意,会嫉妒会扭曲,所谓人性本恶便是如此,但是每个人心中还有一个天使,会制止这种恶意,用爱萌生善意,用理智平静生活,能够及时控制人性之恶,趋于正道,这不仅与我们自身的修养有关,也与社会环境、人际机遇有关。世界本不公平,生活本就是痛苦的,有一句话说人是苦虫,想舒舒服服的过完一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量让生活过的舒适一点,让心情舒畅一些,让善意更多一些,因为善未必能拯救一个人,恶却能摧毁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恶意,勇于正视自己的不忿,纾解情绪,不要膨胀爆发毁了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