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鱼翅与花椒》这本书就是我三月份减肥失败的罪魁祸首。
零零散散读了十来天,大多是在晚上九、十点钟开始,于是这一个多礼拜的夜宵,我分别吃了烧烤、生煎、冒菜、甜品和水饺……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我真想给这本书打一星!!!谁让扶霞把每一道菜都写得那么好吃,每小节后面竟然还附了菜谱,要不是学校宿舍不能做饭,我怕不是会半夜爬起来学做川菜……
《鱼翅与花椒》实在是一本很精彩的美食书,总是看得人口水直流,尤其是从川菜写起,湖南、北京、香港、福建、扬州……一步步勾勒出中国最具特色的美食地图。鱼香茄子、四川火锅、担担面、回锅肉、木瓜炖鸡、毛氏红烧肉、豉汁蒸凤爪、北京烤鸭、满汉全席、清粥小菜……让我在看书的同时,默默规划了未来两年的假期旅游安排。对,我就打算跟着作者比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吃过去了!
扶霞是个英国女孩,却没有我们刻板印象中英国的古板和严谨。她身上似乎有着用不完激情和活力,敢于也善于探索一切美食。西方人常常对中国人的饮食略带恐惧,觉得心肝肠肚、狗肉蛇肉、脑花昆虫都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入口的东西。可是扶霞是不一样的,她从四川开始认识中国菜,从不忌口,从尝试到欣赏再到热爱,面对花样百出的中国食物,她比我这个纯粹的中国人更有勇气。
食物进入口中,滋养身心,化作骨血,对食物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文化的深入。《鱼翅与花椒》是一本充满食物香气的书,但真正读下去,却会发现它绝不仅仅是讲述食物的书。毕竟饮食就是文化,就是生活,钻研美食,也就是深入生活的本质。
我们常说,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读过的书,走他走过的路,吃他吃过的食物。扶霞就是这样吧,她走过了中国的很多省市,与当地人交往,吃他们日常的食物,听食物背后的故事。在最昂贵的餐厅和最贫穷的乡村吃东西,品人生。在书中,扶霞常常引经据典,谈食物的故事,谈中国的历史,谈得比很多中国人都更深,更细。
来来回回,扶霞在中国走过了数十年的光阴,她见证了中国饮食从匮乏到丰富的历程,也目睹了中国从贫穷到富裕的变迁,她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清楚中国这些年存在的问题。她带着异域的眼光,却没有偏见和傲慢,更清晰地暴露中国的真实境况。扶霞既被英国文化滋养,也被中国文化吸引,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实现了对自身,对人类的更高的理解。
扶霞从四川走到扬州,从麻辣鲜香走到平淡本味,从贪恋肉食到思考吃素。她在中国行走,从味道到文化,也在人生中行走,从烈火烹油到淡泊人生。她在书中谈到了数不尽的美食,也记录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能深入到生活的深处,心灵的深处的人,才能将一本美食书写出如此味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