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尤其是文武群臣议事、冲锋陷阵这类大场面,常常需要数百名群演。无论是古装剧中磅礴大气的冲锋镜头,还是战争剧中被主演一次次打趴下的“鬼子”,哪怕都市言情剧中,都会有大量的背景学生群体、吃饭路人以及呐喊助威的啦啦队员.....
群众演员的魅力正是如此。影视剧中或许可以少一两个主要人物,唯不能独缺“撑气氛”的群演。
在群演中,也有很多正能量的事迹。如果足够努力,也许真的会受到关注,可能被导演团队或者主演看中,成为一名替身,“文替”、“武替”不成,成为一个“光替”也是一种认可,因为在众多群演之中,只有其中之一被选中,自然是一种光荣。或者,哪怕因为你戏好,站在群演中第一排,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也许有一天,就可以拿到一些小角色,比如演个太监、侍女等。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拿到几句台词,甚至可以跟主演有互动。自然而然,工资也会提升,生活质量与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近几年,也开始有很多影视作品歌颂这个职业。春节档电影《新喜剧之王》,便讲述了身为群众演员的主人公“逆袭”的故事。有人说群演工作如此辛苦并且酬劳不高,为何还有大批青年男女“相继横漂”?其实,支撑大部分群演坚持的原因,自然而言是“梦想”二字。
群演凭借拍戏门槛较低的优势,成功吸引非科班出身却怀揣演员梦的人群。他们希望可以在一次次群演过程中收获演技、收获伯乐,能够一炮而红,成为“主演”。比如群演出身的王宝强,他当年也是通过一次次跑龙套,才能被伯乐“慧眼识珠”并取得如今的成就,而周星驰之所以会拍摄与群演有关的电影《喜剧之王》,也许更多的写实他自己做群演的心路过程。正是因为曾有人成功过,于是更多“追梦”男女,无论再辛苦也无法阻挡对于梦想的热情。
当然,社会上也不乏人们对于群演的“误解”,甚至露骨的指出“男女关系混乱”等字眼,以及人们对于群演不切实际的“明星梦”下的嘲讽。
但是,群演的确是所有演员职业中,最底层的一种。尤其对于一些女性群众演员来说,有些时刻显得“很伤自尊”。除了经常要出演一些被“凌辱”的戏份,比如古装剧中“妓院”从业者等,在真实拍摄过程中,她们经常遭遇在换衣服时因为没有独立更衣室只能在墙边进行更衣,通常她们身后就是工作人员以及一些男群演。
从群演人员构成来看,群演群体中少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待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多半是抱着“实习”与“凑热闹”地心态来做群演,这部分人群基本不固定,在一两个项目结束后,他们会离开“横漂”回归正轨生活。
而大多数是怀着“明星梦”的追梦族。这部分人也是较容易“误入歧途”的群体。因为长期需要“抢戏”表现自己,可能会为了“上戏”讨好“群头”,可能通过物质,也可能通过吃饭等陪伴,不得否认,这个群体的确很容易因为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毁了自身。
另外还有一部分群体,是一些生活处境较为艰难的无业者,或是周边乡镇的失业者。这部分人群通常因为学历低、见识低等原因,他们选择了门槛较低的群演职业,对他们而言无所谓梦想,只想赚点钱填饱肚子。而大多数群演,因为长期“横漂”脱离社会,基本多为“单身”,社会经历和文化素养欠缺,导致拉低群演体系的素质。当然这部分群演中,也会有一些群演与群演建立家庭后选择“拖家带口”全家齐群演,不让孩子念书,从小当群演,也是群演知识文化低下的一种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