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58:《大学》传文第九章云“如保赤子”,怎么解释?
朱夫子答:
程子说,婴儿还不会说话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做母亲的慈爱之心出于至诚,她猜测孩子的意思,即使不完全正确,也不会相差太远。母亲难道需要先学习才会养育孩子吗?
百姓不像婴儿那样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统治者反而做不到如何顺应民心,实际上是没有慈爱之心,因而不能洞察民意。
《大学》在此引用这句话,是要阐明治民之道,不过是母亲慈爱婴儿之心的延伸而已。这颗慈爱之心不是从外部渗入完美内心的,不需要强制产生。事君父之忠孝、事长辈之悌敬,与此有何区别?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完美也就明白了治国的大道理。
问题59:为什么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朱夫子答:不断积善才能有好结果,恶即使很小,也要警惕,这是古人对我们深切的告诫。《尚书·伊训》云:“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也是这个意思。
(乐德乐按:《伊训》是伊尹在太甲刚继位的时候,写给他的一篇教诲文章,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意思是说,您修德不论多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行不善,即使不大,也会丧失国家。)
问题60:本章的主旨是,上行下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接着却说:“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意思是人需要劝勉监督,才能觉悟,而且自己刚做到身修,就要求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自己刚刚去恶,马上就要求别人也改正缺点。
朱夫子答:
这本来是针对治国者而言的,但这一原则可以推广到我们所有人,共同遵守。条令法规的推行,赏善罚恶的政策,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可没有。但是如果治国者的行为与教令不一致,则百姓不愿遵守,所以推及根本,要求治国者先做到,然后要求百姓服从。不是说只要自己修身到家了,就可以不用管理百姓了,可以拱手不管,等待百姓自己觉悟;也不是说,自恃优点,就折辱有缺点的人,强迫他们服从。
家父曾说,自己已经做到的,不是一定要求别人也做到,但是自己没有做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的缺点,不是一定就要以此批评别人,但是自己就有这样的缺点,就不可以以此批评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