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微信刚刚流行起来,各种群此起彼伏,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函授学习、培训的同学都是群,都是好友。大家热衷于在各类群里活动,大有一别多年,相见恨晚的感觉。
清晨不知从何时起,各类班级群,社交群里发言的人越来越少。像我,每天基本不啃声,但偶尔发发自己的狗屁文章,群里原来坚持晒跑步,晒冬泳的后来也销声匿迹了,而有些人可能从来没吭声过,倒是高中大群里有位同学我挺佩服的,他几乎每天早上都坚持说早上好,比我发文章坚持强多了……
事实证明,哪怕是最先进的社交网络,也拉不近心和心的距离。我们或许在一个群建立初期畅所欲言,但随着时间推移,刚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又恢复到原来波澜不惊的状态。
南方呼伦贝尔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挺忙的,人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的青春回忆中,还得面对焦头烂额的现实。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群里的沉默其实是分做了无数的小群,在小群里志趣相投的人还是很热情的交流。
是的,随着年纪增长,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和别人扯谈,我们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小,我们在群里说的话越来越少,就好比一伙不太熟的人在吃火锅,感觉总有点别扭,还是儿时熟悉的伙伴说话随便。
俗话说朋友有三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仔细想来,确实有道理。我父亲年近七旬,现在和他在一起玩的最多的无非就几个老友,在一起打打小牌,喝喝小酒,蛮有意思。而我最惬意的事就是和几个知交好友在一起吹牛,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自在逍遥。
几年前流行的各种同学聚会慢慢的也变成少数人的聚会,无他,人一多说话就顾虑多,大家都忙,聚一起也很困难。至于说喝酒有句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你看古人把什么都说得太明白。
朋友圈有篇刷屏的文章叫《余生与让你舒服的人一起度过》,确实很有道理。到了一定的年龄,实在没必要虚与委蛇,怎么快活怎么过!
我很期待晚年有三五知己好友常来常往,最好选一个农家小院,建一排小房子,前面有池塘,后面有菜地,旁边有竹林,屋里有网络,空闲时间看看书,打打牌,喝喝酒,追追剧……
小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