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国的女儿ing刘长志
关于本源之性和气质之性
天命之谓性,天地化生万物,并赋予生灵以性、外物以理。天地化生人,赋予人这个物种所具有的特质叫作人性。这个性,是天理落在心之本体上,是先天之性,包括本源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方面。
本源之性,其一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存在,如人性区别于猫、狗之性;其二是指同一物种或不同个体之间,所具有的共性或相通的部分,如人人皆有的良知,白雪、白玉、白羽之白。(天地之则的伦理使然)
气质之性,是指人刚出生时,具有的先天差异,通过不同的外放特性进行呈现。比如,有的婴儿,气性大,常常哭闹;有的比较乖,喝了奶就睡。
我们修习,修的是本源之性,拿掉心体上的私欲遮蔽和贪嗔好恶的攀附,让心复其本体回归本源,静亦定动亦定,定的是我们的本源之性。本源之性定了,往上加善恶,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个体。比如:同样是刚烈的本源之性,关羽加善,呈现出来的就是义行天下,令人敬仰;董卓加恶,呈现出来的就是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同样是圣人,孔子、孟子和阳明先生各有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他们的气质之性,但并不影响他们尽心知性知天的圣人本性。(孔子曰: 性相近习相远者)
本源之性是我们的心之本体,气质之性是先天差异和性的外部呈现。我们作为大多数困知勉行的第三类人,只能夭寿不贰、修身以俟,通过向内穷理明德,复归本源之性。此性笃定了,往上加善,充盈良知,附加我们的先天特质差异,最后合体外放。最终呈现出来的,自然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美好人性。(关于“性”的梳理描述,帮助更好的理解“性”。心性修行,有很多地方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抵达的,自己对内的精微之处深入的足够了,有些东西自然就清楚了。也就是到达“妙不可言”。既要注重文字,也不要过分拘泥于文字,能透过文字看清楚作者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就是学习的悟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