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春天,这是个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季节,伦敦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人们遗弃的彩带与纸屑,教堂里所有油灯,蜡烛全部点燃,灯火通明,人们刚刚欢庆完新君查理一世的登基仪式,脸上仍然洋溢着喜庆的笑容。老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位,这就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人类历史,再过些年,这一幕又将在伦敦城重演,只是国王与观众换成了另一些人。喜庆、欢宴虽然美好但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人们将继续自己平淡而平凡的生活,一代又一代,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新君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给大家带来了战争与灾难,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历史就这样将英格兰交给查理一世,将这个当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家交在他手里,这个国家王权受到议会限制,法制观念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地方社会主要由一批无薪酬的官员治理,这是一个当时全世界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同时也将前几任国王掩饰遮盖得很好的许多重大冲突移交到他手中,王室的财政困境,基督教内教派的冲突,欧洲大陆流行的绝对君主制与英国传统宪政的冲突等等。同时他还接手了苏格兰与爱尔兰,这二个与英格兰完全不一样的国家,他将面对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王国,这三个王国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民族,如何妥善协调它们的关系,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统治艺术,可是从后面的经历来看查理一世完全无法胜任这些。
查理一世生于世纪之交的1600年,这也是西方基督教社会中的千禧年,但是千禧年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他的童年并不快乐,父母亲沉闷的婚姻,自己多病的身体,加上很少见到更加不幸的母亲,亲情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侈,他不善与人交往被认为与人生至关重要的童年遭遇的种种不幸有关。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哥哥亨利各个方面都比他优秀,使他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下,自卑从小如同毒蛇一般缠绕着他,人生一片灰暗,压抑,所有人都赞美亨利的才能,亨利的早逝使国家沉浸在一片悲伤中,这个使查理更加的自卑,也更加的孤僻,自闭。成为王子前他的思想已经成熟,他热爱艺术,自卑而又胆怯地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并没有任何治国理政的想法,在他眼里这是哥哥亨利的事,但是亨利的早逝使他突然间成为王子,未来的国王,人生的道路急剧转变,可是他并不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无法把握国王这个全新的角色。我们从历史及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一位平凡人由于偶然的机缘走上高位后反而手足无措,反而促使他渴望绝对的权力,希望所有人都对他言听计从,查理一世正是这种现象的最好印证。在他成为王子后不久的一幅肖像画中,从他严肃的表情可以看到他对权力的渴望,可是从手部细节又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的自卑,缺乏自信。
于是他24岁成为国王时更象一位独裁者渴望绝对权力,他绝对君权的观念比他父亲还甚,虽然他也知道英国国王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是他不是天生的政治家,国王,更不用说是一位独裁者,他没有慎密的心思,也不会工于心计每天不知疲倦地算计,他没有行使权力的经验,也无法做到对权力收控自如,而这些都是一个独裁者所必须的。他更无法做到独裁者对民意的把握,从而挥洒自如地掌握民众,他不了解民众,他只与其中的少部分有着亲密关系。尽管结巴,不过查理一世还是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他只满足于表达自己的喜好,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完全没有幽默感,很难讨人喜欢,他表面上和蔼庄严,但是缺乏对别人真正的关怀。我们前面说过,后面也将不断的提到,查理一世完全无法感受到他的臣民敏感和强烈的宗教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他们虔诚的底线。总之他不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国王,更不为说一位独裁者了,他只是一个自卑而胆怯的少年,由于哥哥的早逝而仓促走上王位,一位没有独裁者的能力,却渴望独裁者的绝对权威,绝对君权的国王,所有这些历史的错位造就了查理一世悲剧的一生,他原本可以作为一个公爵沉浸在艺术中过着平凡幸福的日子。
他阴差阳错当上了国王,但内心深处的自卑使他不只渴望绝对君权也使他异乎寻常的固执。固执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性格,它来源于自卑,由于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缺乏自信,生怕别人认为自己无能,总是无理由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其实生活我们每个人大多也是自卑的,同时也是固执的,没有固执我们也就没有主见,很难成为一家之长,但是一个国王如果太固执的话,就是一种性格缺陷,对国家而言是一场悲剧。没有经验使他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建议,不只是枢密院大臣,还有其他许多老成练达之人,但是由于生怕影响到自己的绝对权威,他非常的固执,形成自己的见解后很难被说服,他宁愿选择怀疑这些建议,这也使他一次又一次地一意孤行直至被送上断头台,很多时候他的一些决定一般人都可以看出是非常愚蠢的,一个国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只能说他已经被固执蒙蔽了思想,烧坏了脑袋。
查理一世年轻时曾经前往西班牙求亲,亲眼目睹了西班牙王宫的金壁辉煌,王室前簇后拥的威仪,国王绝对权威的气派,这些场景与他内心深处的绝对权威,绝对君权一拍即合,深深地烙入心灵中,成为他梦想中的未来英格兰的王权模式。所以他喜欢礼仪,确切说是喜欢国王的威仪。他当上国王后将白金汉宫修缮一番,使它显得堂皇,气派,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徜徉于其间他才能感到国王的庄重与威严。他为大臣们制定一套与他相处的礼仪,要求他们绝对遵守,从大臣们毕恭毕敬的神态中,他体验到绝对权威的力量。他要的就是这些俯瞰天下,睥睨众生的感觉,他希望自己能给英格兰王权带来全新的气象,也使自己挤身于伟大国王的行列中。
虽然他知道英格兰国王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是他相信能改变这个传统,这也不能说查理是毫无根据的武断。即使今天许多人也如同查理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西班牙等欧陆国家能形成绝对君主制而在英格兰却做不到,大多数人也不相信英格兰在一千年左右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宪政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查理一世模仿西班牙绝对君主制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出格之处,查理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西班牙能形成的制度,英格兰也同样能够形成,他认为西班牙的绝对君主制是最完美的君主制,也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英格兰制度也理应如此。我们普通人认为英格兰王权可以与西班牙王权一样,只是想想而已,即使错了对我们也毫发无损,而查理一世却是亲身力行去实践这种理想,结果是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他用自己的头颅向世人证明了二件事情,其一,英格兰的宪政传统是独一无二的,英格兰人也是独一无二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他们绝不容许自己像其他国家民众一样匍匐在王权之下,成为国王的奴隶。其二,宗教信仰是敏感而强烈,它决定了西方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西方政治家,永远不要去随便触碰它的底线。可是许多西方政治家并没有吸取查理一世的教训,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的一百多年后,他的后人乔治三世继续想将飘洋到北美的英格兰人沦为奴隶,于是造成了另外一场革命,美国革命。而今天许多西方政治家同样频频去触碰宗教信仰的底线,他们向传统的基督教社会引进大量伊斯兰人口,凭空制造,埋藏了冲突的火种,从巴黎街头燃烧的汽车已经可以看见即将造成恶果的端倪,而接下去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惨烈。
从表面上看查理没有任何与暴君,独裁者联系得上的东西。他眉目清秀,温文雅尔,酷爱艺术,当时一些知名的艺术家经常盘桓于王宫中。查理一世是非常勤政的,他比父辈们更多地参加枢密院会议审理政事,在轻佻欢快的狩猎场上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枢密院会议经常在星期三与星期五召开,为了征收不得人心的船税,1635年时,星期日也召开会议,而且随着改革政府结构的进行会议也不断增多,也就是说查理有时一个月有半个月参加会议,这在国王中是极少见的,查理一世对国家事务非常关心,没有他不咨询的事情。所以他刚即位时许多人对他抱以厚望,希望他能给英伦三岛带来福音,带来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查理一世有比父亲更虔敬的宗教感情,他是第一个在圣立甘宗怀抱中成长的国王,相较于詹姆斯一世倾向于加尔文主义,他更喜欢阿米尼教派,他对阿米尼教派的教义兴趣并不大,最吸引他的是阿米尼教派礼仪的威严,对权威的尊重,对等级秩序的推崇,这些与他对绝对权威,绝对君权的追求相吻合。阿米尼教派是起源于荷兰的一个新教教派,(1)我就不从教义上进行繁琐的解释,大家只要简单知道这样一点就好了,阿米尼教派是所有新教教派中最接近天主教的一个教派。而劳德是阿米尼教派在英格兰的代表人物,当时只是偏远地方的一个普通主教,从阿米尼教派的教义出发,劳德鼓吹国王在教会与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教会与主教都应该听从于国王。对阿米尼教派的共识使他与劳德一拍即合,他重用劳德将他从偏远之地调到伦敦,当长寿的前坎特伯雷大主教阿伯特去逝后,1633年,劳德终于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查理一世与劳德互相需要,但是二个私交并不好,劳德自己都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国王是如何看待自己,直至1630年后才相信查理是真正信任他,虽然从此与查理交往甚密,但是仍然捉摸不透查理一世,很难真正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劳德都这么认为查理一世,更不会说后人了,这也使查理一世至今仍然置身于神秘的迷雾中。他的自卑?他的胆怯,他的固执?他的蛮横,他对绝对君权的渴望?他从一个自卑胆怯的少年变为一个蛮横无理的暴君之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性情反差会如此之大?连当时的劳德都捉摸不透查理一世,那么这些疑问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答案了。
而且令人困惑的是象查理一世这样重名声的人,从统治开始就沾上不守信的恶名。这可能与他的政治信条有关,他认为国王是神授的,权威是神圣的,臣民必须绝对忠诚于他。而他作为国王,承担着上帝托付给的统治重任,为了完成上帝的重任他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可以对臣民不忠诚,也就是说为了上帝,国家利益他可以对臣民不守信。当一个臣民威胁到上帝赐予的王位时,他更是可以无所不用,当然包括出尔反尔,所以在内战中,他认为一个国王无需对反叛者信守誓言。当时国际政治中是允许国王之间互相欺骗的,在国与国之间没有人认为不守信是不道德的,但是查理一世却将这些用于自己的臣民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他这个出尔反尔不守信的性格缺点,也是使他走向断头台的一个原因,因为后来谁也不信任他,只能让他走上断头台。只能说他渡过了一个完全错误的人生,原本作为普通人一切是美好的,他信仰虔诚,对家庭忠诚,对夫人忠贞,爱好艺术,虽然自卑,固执,但我们普通人哪一个不自卑,不固执,可以说作为普通人他完全可以渡过完美幸福的一生,但是哥哥的早逝将他推到这个错误的位置,也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位置。
本书公众号也叫《西方文明的历程》,搜索即可得出,扫描文章顶上的二维码亦可,通过公众号有排版的阅读应该会更加轻松,愉快,而且有目录可以更好地查找章节,希望大家踊跃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