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对于人来说,是一种令人好奇的生物。人生活在陆上,而鱼生活在水中。人无法知晓鱼在水中的生活状态,即使人可以下水,也最多算是浸泡,不能用“鳃”呼吸,就不能明白鱼在水中生活是多快乐,就如同乘坐飞机俯瞰大地不能领略苍鹰身处苍茫天地间振翅俯临的豪迈之意。
鱼浑身上下充满着魅力,如同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眼睛,注定会与人产生交集。
鱼者,相貌可爱,在众多的生物中,鱼称的上外表美丽,大者如巨鲸、小者为虾米。体态匀称,毫无“赘肉”,个个都是健美选手。游时悠然自若,口吐气泡,如同一位舞者翩翩起舞诉说着衷肠。人见鱼则向往也。
另一面,人作为杂食类动物自然对鱼会有尝试,鱼的肉质鲜美,与陆上的荤物迥然不同,孟夫子一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就体现出鱼的品味之高,凡人怎么食得熊掌、敢与肉熊搏击。而鱼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有了鱼,让世人品味了人间一极味。
对于钓鱼人来说,鱼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等待未知。生活如果是既定的,按部就班的发生,那么人就会失去对新一天的憧憬;而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等待状态,那无疑是一种煎熬,在黑夜里等待良人归来,就像《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而钓鱼兼具了两种的特点。其一是钓鱼的不确定性,若是野钓,再经验老道的钓鱼人都会遇到“空军”的尴尬,早晨披星戴月,天未破晓,匆忙起身蹲伏在岸边开始等待,身披晨露、口吸冷风,结果日落西山、暮临大地却是悻悻而归,桶里还是盛装着来时的水。
正是存在着“空军”的风险,当钓上鱼时就充满着惊喜,钓上鱼收获颇丰的那一天绝对是幸福的,不像人生般若干年等待一件事发生,钓鱼当下就可以得到满足。因此,钓鱼被越来越多的人当成一种休闲、修身养性的活动。
鱼还有很多的传说与故事。
庄子的《逍遥游》中这样描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一条大鱼最终竟然化为了大鹏鸟,遨游于天地间。昔时诗仙李白初出江湖闯荡,面对李邕的不待见,自比大鹏鸟,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可见,鱼一直是带着传奇色彩的。
而在民间故事中,有着“鲤鱼跃龙门”的说法,小鲤鱼经过万千磨难,一跃龙门幻化成一条腾云驾雾的龙。每个新生的孩子,父母都会想象着孩子成为那条龙。一代一代的人在追求“成龙”的路上不断努力着。
商周时期,姜子牙直钩钓鱼,所谓“愿者上钩也”。后周文王遇姜子牙直钩钓鱼,心奇而问之,发现了姜子牙才能出众,是他苦苦追寻的大贤人。后来做了国相,政治开明、百姓安居乐业,开疆拓土施展了自己的抱负。成了君臣的一段佳话。
到了唐朝孟浩然这里,在给当时宰相张九龄的干谒诗中写道: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开元盛世下,孟浩然想投身政治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张九龄不为所动。孟浩然终于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执念,成了一个彻底的山水田园诗人,后来征召入京,也迟迟不动身,继续在山水田园中漫游。
鱼一直是浪漫的,也希望世人对鱼的态度也是浪漫的。切不可竭泽而渔,而应与鱼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又留有生活空间。
海面下,金色的光洒落在幽蓝深邃的黑暗中,折射出各种颜色。调皮的小海豚浮出水面,与海上的人一同嬉戏。此刻,鱼成了人,人也成了鱼。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