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三、读写结合形式多样。
注重读写结合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所有读最终都会指向运用,也就是语言的表达与运用。余老师从理性的角度研究“读写结合”的设计手法与设计角度。当我们潜心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就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学习活动的富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美不胜收:
1.仿写学用。这个角度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比如学完《三月桃花水》,让学生模仿第六自然段写一写。
2.补说续写。比如《凡卡》续写结尾。
3.变体改编。比如把古诗改为叙事散文。
4.事实印证。这个点小学不常用,比较陌生。余老师举了个例子:《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个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思悟:可以将这个点理解为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生命相连接,可运用自己的积累或者查找的资料来解释都可以。
5.想象编创。根据课文中人物发挥想象进行编创。
6.迁移用法。一课一得,学以致用。
7.读后随感。根据内容写读后感,重点在感。
8.体验感受。《傅雷家书》——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他与面对面的交谈有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个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9.话题短文。《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述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一这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
10.自由表达。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11.定向探究。《出师表》——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很多。课文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作为。
12.作品评说。对文章或者作品进行点评,类似整本书的书评。
----------------
关于读写结合的点很多,需要我们对文本的细细研读,用心设计。
——第十一讲 提炼教材 启发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