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当人非常喜欢速食产品,很难告诉他自助手工产品的无与伦比味道。融合在茶道、香道、厨艺中的东西,很多时候是超越简单的味觉,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感受,如王安石托苏东坡带来的煎茶的中峡之水,虽然只是一种比喻,但那种轻慢缓急,经历过才会懂。

让自我成为艺术。冈仓天心所著的《茶之书》里面说了一句话;茶道大师们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非艺术家。想到千利休的最后茶会结束之后,客人们纷纷离去。他脱去茶衣,一丝不苟折叠好衣服,穿着丧服,吟诵诀别之诗:“人生七十,力围希咄。吾这宝剑,祖佛共杀!青锋原是具足物,我今一掷回天去”。
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侘寂之美,认为万物皆是不完美的。他的“一期一会”是和宗教,禅学,美学等一起构成的,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思想异曲同工。
丰成秀吉杀死了他,但是失去更多,相比而言,千古之下,千利休气度风范更优雅。他是艺术的典范,成为必然。

让思想更加丰富。荻野弘之在《精神的堡垒》一书中说:“我的恩师井上忠曾宣称哲学是“雕刻”而不是“绘画”,是找出世界观和人生观中看似荒谬实则正确的理论或学说,因此是排斥“白描”的。“雕刻”是那种用锤子一点一点凿出雕像的苦心孤诣的创作,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比喻。
井上氏能够发现超越惯常思维且细致入微的语言空间结构,现在想一想,恐怕往日在演讲和宴席上与同僚或宾客相谈甚欢之时,他也是独自在心里构思着写作的吧,这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境界。”
相比书写、描绘自我,雕刻自我的比喻更为合适。
人生层次是丰富的,内涵也是复杂的,难用一张画、一张照片,一件事情描述清晰,人始终是在认识世界,持续形成他的哲学,也在扬弃和雕琢,形成完善的自我。他的哲学在雕琢之中,彰显个性。
展示最好的形象。斯多葛的哲学家在混乱的罗马历史中,以他们情怀和认知持续的雕琢自我,让他们成为特殊雕像,成为他人一眼可以辨识的人物。
爱比克泰德说:“加入你是菲狄亚斯雕刻出来的一尊雕像,——雅典娜神像或者是宙斯神像的话,你就不会忘记自己,忘记雕刻你的艺术家是谁。如果你还有一点观察力的话,你就会尽量让自己不要做出一点有负于己、有负于艺术家的事情来,尽量让自己不要在世人眼里显得仪态失体。”

“也许他们会说,这个人从哪里学来的这么高傲、庄重的神情呢?不,我还不够高傲,不够庄重,因为我对我所学的东西还没有信心,对我同意的东西还缺乏信心,而且我仍然对自己的弱点有所担心顾虑。就让我再自信一些吧,这样你就会看到我是多么的仪态高贵、举止自然。而且,当我这尊雕像最后雕刻、打磨完工的时候我会让你看看它是多么完美。你会觉得怎么样,这是傲慢吗?
不,当然不是,宙斯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时候难道就是一副态度傲慢、趾高气扬的样子吗?不,他目光坚定,而这也是正是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的神态:我说过的话绝不反悔,而且绝无虚言。同样在你的面前,我也会向你展示这样的形象:诚信、自尊、高尚、心灵平静。”
这个瘸腿的老人,始终有着不忧不惧的心态,自信的迎接他可能面对的命运。他曾经去过奥林匹亚和雅典,哪里的宙斯和雅典娜黄金雕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一生,他都在描述他们。
他有那种风骨,所以让自己成为艺术。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