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漠
我告诉大家,佛教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教”,即研究经典、教法、理论;一个是“证”,就是实践。这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只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翅膀,佛教就飞不起来。
那么,读经典有啥作用?
经典相当于北京地图,假设我要到某个地方去,又不知道路该怎么走,那么我在出发之前,就先要看看地图,弄清楚自己要从什么地方出发,坐几路车,在哪儿下车,要不要到什么地方转车,该朝左拐还是朝右拐。就是说,经典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该怎么走,但是它代替不了实际的走路。走路,就是“证”;读线路图,就是“教”。没有前面的“教”,你便不知道该如何迈出第一步,朝哪个方向走,该怎么走。除非你找到一个熟悉那条路的善知识,然后请他带路。他就会告诉你,现在是什么站,你要转几路车,然后再告诉你,现在要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最后你就能到达目的地。这样走路也是可以的,而且最直接,因为善知识的话就是最好的“教”。如果找不到善知识,经典就是“教”。研读经典之后,你也可以自己走,但每走一段路,你都要停下来,问问别人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比如说,你到了目的地时,还要问问别人,这里是不是某某地方?那个人会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是的,就是这个地方。注意,这个人也是你的上师,因为他印证了目的地的正确。如果没有线路图,也没有带路者,你就不知道自己走的路线是否正确,你也许就会上演“南辕北辙”的故事。
所以,即使你读了经典,知道该怎么走,应该在哪里转车,走路的时候,也还是需要有个过来人为你点拨和印证,这个人就是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善知识会告诉你,这儿是雍和宫,不是故宫,要是你想去故宫的话,还应该怎么走。当你从雍和宫再次启程,找到故宫后,再找个人问,这里是不是故宫,他就会告诉你,是的,这儿就是故宫。这便是印证。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见过故宫,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了故宫,他可能会将天坛当成故宫。同样道理,要想解脱,你就一定要找到那个能为你印证的善知识。
修行意义上的经典,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它会告诉你应该怎么修行,应该怎么做人;还会告诉你,自己的行为应该遵循什么规则,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善知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然后你必须真正地走。就是说,你必须去寻找,去实践。如果你不读经典,自己瞎走,就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就像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却糊糊涂涂地上了一班车,不知道该在哪里下车,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换乘。这样的走路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精力,没有多少价值。所以说,教和证缺一不可,没有经典就没有方向,但经典永远都代替不了实证,研究经典永远都不可能让你证道。
因为这个原因,那烂陀寺的大班智达那诺巴,虽然精通佛教经典,却不知道经典文字背后的密意。他只有在真正开悟之后,才会明白佛经的密意,不开悟是不可能知道的。还没开悟的时候,你对佛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就是说,你会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某些东西,你越是分析,就离本真的东西越远。
所有经典的目的,都是要让你认知本真,认知心性,认知自性,而不仅仅是让你获得一种知识,或记住某个道理。你如果没有尝过那种成就的滋味,就绝对不可能知道经典背后的密意。这就像一个人只有喝过茶,才会知道茶是什么味道,不喝茶,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茶味。就算你知道眼前的这壶茶是用什么茶叶泡的,泡了多久,用的是多少度的水,也不可能知道它喝起来是什么样的觉受。有的人虽然不喝茶,但是曾经潜心研读《茶经》,所以他知道茶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水泡才更有味道,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火候。掌握了这些知识的时候,他就会成为茶道高手,也能泡出非常好的茶,可他要是不喝,就不会知道各种茶喝起来有什么不同,茶味又是如何。因为,知识永远代替不了你品茶的过程。
一个人自己修行,没有善知识的点拨,就像研读《茶经》却不肯喝茶的人一样,一辈子都不可能了解真正的“茶味”。当然,释迦牟尼那种具有特殊因缘的人是一个例外。但是,释迦牟尼在证道前,也拜了很多师父,跟很多人学过禅定。证得四禅八定及非想非非想的境界之后,他仍然没有证得究竟成就,因为他没有破执。只有在破除一切执著之后,他的烦恼才会全部消失。这种圣人具有特殊的大因缘,他的证道实际上是一种示现。换句话说,他的修行,只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演示一种活法,告诉后来的人这样可以成就,这样可以到达目的地,这样可以实现你的终极梦想。他更像是一个法界信息的传递者。
也许在座就有一些人有大因缘,他们本身就像通上直流电的灯泡,不用进入供电系统,自己也会发亮。问题在于,它可能亮上一段时间,就没电了。同样道理,有些人会在忽然之间产生一种觉受,但是没过多久,这种觉受就消失了。因为他没有持久的“交流电”,也就是传承中的加持力。如果一个人进入某种传承,并且有了一种善的行为,法界“供电系统”就会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光明,那种光明远比他自己的光明要亮得多。我们之所以提倡传承和修证,就是要让你接通一个巨大的电源,而不是只靠自身那一点点电流来发光。很多依靠自身电流让灯泡发亮的人,不久都会出现一些悟后转迷的情况,在禅宗里面,这样的人有很多。
选自《光明大手印:当代妙用》
雪漠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