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南京之前,我提前在网上搜寻到一些相对比较受欢迎的景点。
我想去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由于工作和学业,自从年初去烟台参加游戏比赛之后,今年整个上半年,我都一直留在青岛。等到七月,我好不容易等到学校放假和客户们的普遍休假。
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有能力负担自己出行的费用,能够对自己负责、自己做主。
瞻园,是我搜索到的第一个未去过的景点。我历来喜欢江南一带的园林,觉得它们普遍具有一种容易令人沉醉的柔美。尽管我自己是个看上去有些粗犷的山东人,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美,是不受地域的限制的。
出门的那天,是个雨天。当我走出地铁口时,雨还不大,仅仅是毛毛细雨。路上还少有行人打伞。许多人骑着自己的小摩托,在马路中间来回穿行。这一次到南京,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南京的摩托车很多。骑电动车的外卖员反而比较少见。
我顺着手机上的导航系统,一路往前走。即将抵达目的地时,我才惊奇地发现,瞻园距离我曾经去过的夫子庙非常之近,两者几乎是紧挨着的。夫子庙的高大牌坊横亘在马路的起点。许多游客在马路两侧的店铺门口流连,发出一阵又一阵欢声笑语。
越过马路之后,便是素雅的黑瓦白墙。这种建筑风格,似乎是江南一带最流行的传统建筑风格,干净、简朴、素雅。白墙上几乎看不到多少尘土,更没有污损或者破损,只有墙根部位能够看到少量的、星星点点般的灰渍。很快,一道方方正正的侧门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两扇紧闭的黑漆木门,门上悬挂着两个口衔铜环的兽首。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深灰色牌匾,中间翠绿色的“瞻园”二字醒目而清新;下方的三级石阶宽敞而平整,几乎看不到岁月流逝的痕迹。
越过侧门之后不久,便是瞻园的正门。园门是漆黑色的,正上方悬挂着写有“金陵第一园”五个金色大字的牌匾,牌匾周围悬挂着两盏大红灯笼;牌匾下方悬挂着两块招牌,其中一块是“南京市博物总馆”,另一块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两旁的柱子上张贴着一幅红底金字的对联,上联为“瞻望无双地接秦淮文脉灿”,下联为“园称第一天行己亥太平春”。两只相对而视的白色巨兽石雕守候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蹲守在两个围成一整圈的方形石墙中央,像是对游客翘首以待。整整三十六盏红灯笼排列在对联的两侧,整整齐齐地排成三排十二列,散发出耀眼的光泽。游客们纷纷从正门右侧的入口处入园。
步入园中,沿着两侧铺满盆栽的石板路向前走数十步,便是另外一座巨大的金字牌匾悬挂在院落中央的长廊上方。“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八个大字排成一行,令人一眼便看得清清楚楚。越过长廊之后,前往正堂的道路两侧种满参天大树,两侧的院墙上张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几位主要领导成员的画像和生平简介。两道院墙的前方各摆放着两尊火炮的模型,炮车后部着地,炮口冲天,像是在瞄准空中的什么目标。我和少数几名游客一同在长廊下方的太平天国大事年表和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前方驻足,反复阅读这两幅图表。从总体上看,这两幅图表上的大体内容和我在学校里的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差不多,基本没有什么出入。
迈入正堂之后,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洪秀全的半身塑像。塑像是古铜色的,立在高耸的展台上,眉、眼、鼻子、嘴都制作得栩栩如生。悬挂在塑像左手边的展示柜里的,是一件龙袍和两件玉玺。这是洪秀全所穿的龙袍和所用的玉玺的复原件。龙袍总体呈金黄色,领口有金色的龙鳞状花纹,胸口位置和腹部位置各有金、红、青三条蟠龙图案。从总体上来看,这件龙袍和我所见过的其他几位中国帝王所穿的龙袍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段话:屠龙勇士杀死恶龙之后,发掘出恶龙所拥有的宝藏,随即渐渐长出利爪和鳞片,从而变成新的恶龙。我想,这句话用于形容洪秀全再合适不过。
沿着参观路线往前走,便是展厅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从洪秀全等人早年在两广一带传教到发动金田起义的一段历史。曾经有一段史料说过,如果当年美国牧师正式批准洪秀全入教,洪秀全或许就不会去造反,而是会去当一名传教士。但那位美国牧师正是因为看出洪秀全内心的信仰是非正宗、不纯正的,才没有批准洪秀全入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洪秀全众人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一个失败的伏笔。其中一个展示柜着重介绍杨秀清、萧朝贵二人假借“天父、天兄下凡”这一出戏来安抚教众的事件,并明确指出,这一事件虽然暂时地将拜上帝教内部的矛盾暂时平息下去,并将众人暂时团结在一起,却也成为洪、杨二人最终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后来,杨秀清假借天父之名发号施令,甚至公开挑战洪秀全的权威,从而导致后来的天京事变。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绕过洪秀全像之后,展厅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的是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北伐与西征这一段的军事斗争史。在这一段介绍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太平军曾经实施过的男女分营制度。某些史料上对这项制度的评价很高,认为它能够大力改善军队纪律并保障作战效率,甚至说它带有一定的现代军队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一项制度实行后不久,就因为大部分将士们的不满而被迫废除。还有一点就是,定都天京之后不久,太平天国领导层便做出同时实施北伐和西征的决定,兵分两路,向清廷进攻。从纵观全局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其实是很草率的,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结果,北伐军虽然一度打到天津郊外,但最终还是因为孤军深入、缺少支援而全军覆没。西征军反而取得暂时性的成功,先后攻占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土地。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操之过急总不是好事。
展厅的下一部分,便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着重介绍。盛放在位于走廊中央的硕大玻璃柜里的,是洪秀全的天王府复原模型。从外表上看,天王府的设计风格和总体规模几乎和紫禁城不相上下,连奢华程度都毫不相让。史料记载,定都天京之后不久,洪秀全便下令大兴土木地修建天王府。此后的许多年之内,他便沉溺于天王府内的奢华生活,多年不理政事,从而导致大权旁落。其他各王也陷入纸醉金迷之中,从而导致整个领导集团迅速腐朽化。不仅如此,展示柜上展示出的天京王府分布图中还显示出,天王府在整座城池中是一片宽大的长方形,杨秀清的东王府也是一片相对窄小一些的长方形。其他几座王府也都是具有一定大小的球形圆点。这正好和杨秀清实际掌握相对较高一些的权力相吻合。据某些史料记载,杨秀清曾再次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要求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正是洪秀全决心除掉杨秀清的直接原因。于是,洪秀全密令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其家眷。但也正因为如此,韦昌辉暴露出自己的残忍本性,大肆屠杀忠于杨秀清的太平军将士。后来,由于石达开的质问,洪秀全又下令将韦昌辉处决。不久之后,石达开也被逼走,整个领导集团在很短之内便分崩离析。《明朝那些事儿》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的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这四个词语也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最合适的写照。
第四部分展厅大致介绍的是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力图挽救颓势的各项措施,以及太平天国发展经济与外交的一系列措施。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太平军一度转战苏浙一带,先后占领许多相对富庶的地区,并积极发展占领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根据展示柜中的对外贸易表格记载,自从太平军占领长江中下游一带之后,茶叶和生丝的出口数量都得到大幅度增长。不仅如此,太平天国所铸造的钱币也比清廷所使用的货币质量更好,几乎没有缺斤短两之类的现象。在重新获得许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之下,太平天国仍未能扭转自身衰亡的大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归咎于洪秀全本人的性格弱点,以及格局限制。在我看来,洪秀全最大的一项弱点,应该是,刚愎自用,也就是,不接受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根据史料记载,定都天京之后不久,他便把包括很多儒家经典在内的书籍都斥为“妖书”,在占领区内焚烧这些书,并禁止任何人读这些书。当洪仁玕向他提出《资政新篇》时,他表面上表示很支持,但实际上根本就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从而导致《资政新篇》根本没有被真正施行。据说,他还把最初在两广地区秘密传教时所保留的一些黑话之类的语言习惯堂而皇之地带到朝堂上,比如把刀称作“云中雪”、把火药称为“红粉”,等等。甚至还有诸如“魂爷”、“二兄”之类的令一般人不知所谓的生造词语。所有后加入太平军的将士,几乎都只能对这一套江湖黑话之类的语言体系一知半解。直到太平天国彻底覆亡时,除了洪秀全本人,没有一个人能完美地应用这一套语言系统。结果自然只能是每个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最后一起走向灭亡。
最后一部分展厅,自然是关于太平天国灭亡的详细描述,以及中外社会各界对太平天国的不同评价。走廊的墙面上画着很大一幅油画,油画下方陈列着一排复原的兵器模型。几幅描绘天京陷落的简笔画旁边的注解说,残余的太平军将士心中都抱着“决不留寸土给妖”(好像不是原话,但大意就是如此),纷纷拼死命与清军血战,绝大多数将士都战死城内,极少有投降者。在某些情况下,信仰确实能带给人们力量——哪怕这个信仰本身拥有很大的问题。靠近展厅出口的墙上则悬挂着李秀成和洪仁玕在战败被俘之后、被处决之前所总结的经验教训,把主要原因归咎于欧美各国帮助清廷。梁启超等后人的评价则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所使用的指导思想本身就不适用于中国,四不像式的天主教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土地。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竟然也曾经关注过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图表上对他们二人的描述只有寥寥几句,但他们的态度是很鲜明的:从支持、褒奖到反对、批判。时至今日,中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总体评价大体上几乎也是按照这个趋势演变。有些时候,很多事情真的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可能看得清。
2019.7.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