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写作的灵感,心情的涌动,书写的激情,只是在那么一瞬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当错过了那一时段,想要再写的时候,即使绞尽脑汁去想,也不会有那时的感悟了。

现在,我或许明白了,为什么要抓住那灵光乍现的一刻了。因为,那一刻的触动,是心灵的真实再现,没有刻意的想法,有的只是一种对于事物的本能反应。
而就在今天,我真真实实的感受了灵感到来的微妙。
一个上午,我沉浸在史铁生的生活世界里,他的心理活动的轨迹,他的挣扎,他的痛苦,他的疗愈,他的重生,他与地坛的无声的对话,他病了以后的求死求生的矛盾纠结,他成名后对于母亲离去的遗憾,他记录的小公园里来往的人群,他母亲种下的合欢树,以及他在秋天的怀念……笔触细腻,又有一种我动容的洞见。久久,沉浸在他的人生里,想象着另一种生活。
读着读着,或许是故事过于悲伤,或许是二十一岁那年作者所描述的关于锤炼生命的过于残酷的谜语人生,或许是浅意识的我,关于他的命运的惋惜……我竟然有浅浅的困意袭来。于是,合上书本,让自己浅睡一会。

睡梦中,脑海里不时浮现史铁生笔下的地坛,以及小公园里,史铁生生病时的种种心理挣扎和各种坏脾气,史铁生母亲的小心翼翼和对儿子的懂得理解,史铁生在园子里的车辙印,以及一个母亲留在偌大的园子里的脚印,她那艰难的命运,坚韧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一个摇着轮椅在园子游荡的孤独身影,一个母亲隐忍又痛苦的默默守护的爱,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的故事,一个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的见解,一个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的疑问,让史铁生领悟到: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创造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二十一岁那年,史铁生在友谊医院病房里的故事,无奈温暖又让人心生悲凉。那一段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读之,令人心伤。医院里医生护士以及朋友的温暖,读之,又感觉人间有爱,处处暖心。
“二十一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而这正是史铁生人生将要面对的现实,一个残酷的现实。于是,又有了这样一段值得深思的话:在科学的迷茫之外,在命运的混沌之点。因为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我不禁在想,史铁生的精神寄托,是不是就是那一篇篇小说,一段段铅字的心灵救赎。

一些画面,一直在脑海中显现,一些想法,一些文字,也总在不经意中出现。脑海中似在构建一些思路,形成文字,形成对史铁生的人生的浅显认知。画面越来越清晰,文字越来越明确,我知道,这是大脑皮层无意识的呈现,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灵感初现。
纪伯伦说:“灵感总是歌唱;灵感从不解释。”灵感在欢快的唱歌,而我却没有抓住当时的灵感。从睡梦中醒来,看看时间,浅睡了二十分钟。而这时,老妈已经做好了午饭,我在老妈的轻唤中,开始了和爸妈一起的愉快午餐。
午饭后,脑海中之前的灵感乍现仿佛全部消失。于是,执笔写着写着,就留下了这些文字。

书中有千种万种人生,读别人的人生,悟自己的生活。或许,我就是在读与写的信仰中,找寻到自己的精神所在。
文‖丹彤有约 封面/图文‖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