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真正高效学习的基础理论部分,在更新传统认识的同时,也对下一步的方法能有更高的认同。
大脑是个编故事的好手
大脑就像是一个“电影摄制组”,在前起的阶段,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收录影像和声音,相应的脑细胞们就会亮起来,然后海马会像现场的编辑、剪辑一样对这些神经元进行整合连接,再然后,这些整合后的网络会在大脑新皮层中以一定的方式存放起来。
在之后的过程中,大脑还会对这些片段进行“重整”。每一次要抓出这些网络片段的时候,控制语言系统的左脑就像是一个导演,不断赋予这些片段新的意义,会与其它的网络片段结合,不断做出新的解释。
所以,大脑不像是电脑一样,每次点击之后都会得到同一个界面,大脑中因为互相的叠加和交织,每一次提取出的记忆都会略有不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回忆小时候的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每一次的细节都会有所不同。甚至是,突然一下,一件从未出现过的记忆就浮现在了脑海里。
记忆的细节没有彻底消失,只是在提取过程中略有不同,而我们的大脑这一导演,每次都会竭尽全力去给这些不同一个合理的解释。
遗忘有两大好处
遗忘往往被人们厌恶,特别是要背诵英语单词和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记性差”都快和“脑袋笨”划上等号了,多少人做梦都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但是,遗忘真的就没有好处吗?想象一下:当你想回忆某个单词时,一大堆你记过的单词都蜂蛹而出;当你要写出某个数学公式时,一大堆化学元素在你脑袋里面徘徊;当你要开车的时候,骑自行车的记忆却无时不刻的在脑海中浮现。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你需要的不是记住一切的本领,而是遗忘掉其它,只留下你需要的东西。这就是遗忘的第一个作用:选择性过滤。让你一次可以专注于一件事情。
遗忘的另一个作用则有点类似于我们的肌肉锻炼中的损耗,这是增长的前提,所以,遗忘有助于继续学习。这就研究者比约克夫妇提出的“记忆失用理论,也叫做“遗忘式学习””。
这一理论的第一条法则就是: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
储存能力就是记忆储存的能力。用来衡量我们学到的东西储存的有多坚实。当然,我们的头脑并不是什么都会储存起来,而是只会保留那些现在或者未来有意义、有作用、有趣的东西,这些记忆一旦储存起来,是不会“丢失”的,而且只会是越用越强。
但我们平时明显会感觉到记忆越来越淡,直至踪迹全无,那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无法提取出那些记忆。
提取能力是用来衡量某项信息被提取到意识中的难易程度的。与存储能力相比,能够提取的记忆容量非常少,每一次只能提取出与给定线索相关的一小部分,但是,提取能力与储存能力相同的地方在于,这一能力也会因为学习和反复运用而变的更加强大。在这之中,比约克夫妇提出了一个“必要难度”的法则,即我们在提取某项记忆的时候越是大费力气,那么在得到之后,该项记忆的提取能力以及储存能力就飙升得越高,也就学得越扎实。
用记忆来改变记忆,而且越改越好。
遗忘,不但能过滤掉干扰你的信息,还会激活并加深你已经学得的部分,根据先损耗后增长的法则,在你提取记忆内容时再次爆发出更高的提出和储存能力。
这便是由大脑生物学以及认知科学所得出的最基本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