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人说,我觉知不到什么呀?
别着急,我想说这是一个练习,一开始,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内在此刻发生了什么?”, 或者“我的内在此刻有什么?”。
有很多很多字眼可以引导你来往内体会心灵的实相,让我来给大家列举出来:
内观、内省不疚、省察、观自在、观世音、观心、观受、觉照、圆照、觉知、自觉、觉悟、觉醒、觉察、如是观、如如、如来、无为、无住、无念、无、空、观空、空观、顾褆、听之以气、回光返照、至诚无息、格物、明明德、明心见性、临在当下、活在当下、臣服、直觉、执中、中庸、中和、守心、心斋……事实上还可以列举下去,如果我说上述的词语是同一个意思的话,可能有人会惊讶得把下巴都吓掉了。
古圣先贤的书籍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来用最简单的语言一一解释:
内观:就是往身体内部观察感觉和情绪的真相。儒释道三教圣人皆是如此教诲。
观自在:就是观察身心感觉是否自在。出自佛教《心经》等诸多经典。
观世音:耳根向内听,观身心等烦恼之“音”。它和“观自在”是同样的。出自佛教《楞严经》等诸多经典。
观心:就是往内观察心头情绪。出自佛教达摩祖师《破相论》等诸多经典。
内省不疚:往内返省,了察身心实相,对内在烦恼皆不挂碍之意。出自儒家《论语》。
省察:内省观察身心实相之意。出自苏格拉底。
觉照:觉是觉知,照是照见,觉知照见内在实相之意。出自佛教诸多经论。
圆照:遍周身心的觉照就是圆照。出自佛教《圆觉经》等诸多经典。
觉悟:由觉而明白烦恼的实相即是觉悟之意。出自佛教诸多经典。
觉察:从身心的感觉去体验审察之意。出自佛教等诸多经典。
如是观:如其本来,如实的观照身心之意。出自佛教《金刚经》等诸多经典。
如如:第一个如就是像,第二个如是本来,如如就是像其本来面貌,如实的知觉之意。出自佛教经典。
如来:于各种情绪感觉中,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如其本来觉知之意。出自佛教经典。
无为:对身心生起的各种感觉或者各种变化,皆不取不舍、不加造作、不加攀附、不加扭曲的单纯觉照就是无为之意。出自佛、道经典。
无住:于身心感觉如实观照,不住着、执着、贪恋某种感受之意。出自佛教经典。
无念:无念者,心上无妄念也,“念”者“今心”当下之心意也。于烦恼或者清净的当下往内如实知觉,于心头上不生出好恶知见之意。出自佛道经典。
观空:观察身心感觉本自清净之意,空不是没有而是有清净的感觉在,指的是体会到内在清净的感受。出自佛、道经典。
顾褆天之明命:“顾褆”愿意就是回头看。此处引申为回光返照身心之意。原文“顾褆天之明命”出自上古《大甲》。
听之以气:耳听于内,观察身体内部各种感受的升降、生灭。出自道家庄子《南华经》。
回光返照:目视于内就是回光,觉察身心实相就是返照。出自佛教经典。
明心见性:于烦恼当下觉照心头,了见烦恼与清净无二无别的本性。出自佛教经典。
至诚无息:诚就是诚心,诚心就是心地无好恶知见的清净之心,不间断的觉照心地――内诚无息之意。出自儒家子思子《中庸》。
格物:格正心头贪嗔痴等烦恼之物也,照见内在清净之意。出自儒家曾子《大学》。
中庸:中者内心中正、平和,庸者不改不易,指保持内在中正、平和之实相。出自儒家经典子思子《中庸》。
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回光觉照中节之谓之和也。出自儒家经典《中庸》。
心斋:斋就是洁白,心斋就是觉照心头烦恼,照见心境洁白纯一也。出自庄子《南华经》。
执中:这个词来自这段“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段文字我们这样来理解:人的心是如此的垂危,它容易为七情六欲所扰动,对本性造成很大伤害。而在七情六欲中保持清净正见的道心却是如此的隐微难察。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心头的清净,回归精一不二的本性呢?牢牢的执持胸中的觉照吧!这段非常精彩,出自最古老的《尚书》。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道统心法也。
其它的不再解释,各位可以用心去揣摩其直指人心的含义。
好啦,有人说,曾老师,我总算看懂了,他们共同的意思无非就是内观身心嘛。
那么,为什么三教圣贤都教导我们如实的觉照心地呢? 我们明天接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