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天命观的演变

作者: 当初就不该下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1-12 23:18 被阅读0次

    《返本开新》读书笔记

    商王朝的政教结构,明显比周王朝更加典型地支持“绝对王权”。殷人不仅崇神,而且尚鬼。商代绝对王权制度的有力证据是商王垄断“通天地”的权力。

    但是到了西周早期,“天命观念”的凸显则表明,普遍王权秩序的断裂首次出现。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观察周王朝政治文明,相对于殷商,的确能展现出更深刻的政治理性主义。

    周以偏居西隅的小邦战胜了强大的殷王国,促成了周人贵族的反思。这种反思可以说主要表现为“忧患意识”的产生。忧患意识不同于原始宗教的恐怖和绝望,在于它呼唤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虑,要求当事人自己要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从而蕴蓄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

    正是因为身怀忧患,才能这样谨慎自勉和担当,而正是这种担当责任的精神引发了“敬德”的观念。敬德就是在反躬自省中直心而去,而不是去怨天尤人。

    这种由忧患意识引发的“敬德”观念,使得周的天命观念与商的帝命观念发生了断裂。

    • 首先,“天”的观念在西周开始取代“帝”的观念。

    • 其次,“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周人把天下从殷人那里夺过来,可见帝命是可变的,那么天命恐怕也不是不可变的。

    周王与天的沟通已不能通过自己与先王的血缘和神的血缘来向前和向上保障了。现在,要保持天命要依靠“以德抚民”和“亲亲”,以德抚民是古老的氏族政治的传统,而亲亲则是周人的发明。无论以德抚民还是亲亲,都要依赖礼法制度的“尊尊”来完成。礼法要辨分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分”,“分”由“礼”而定,安分守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立身立国。

    天命和帝命的争论在政治秩序的正当性基础这一问题上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分野,“有天下”的根据由“思宠”转向了“理性”。在这种宗教-伦理的突破中,政治秩序扮演了一个关键性角色。因为周人相信只有政治秩序才是勾连天-人秩序的桥梁,而周王或后来的天子是这个政治秩序的核心。人间秩序与天命之间的连续与中断的关键都在于王者能否一直怀有忧患意识,去“敬德”和“保民”,使自己的功德能够声闻于天。天子-诸侯的差序礼乐体系是周人“有天命”的礼法表达,从而建立一种以天子为核心的象征支配的权威。

    总结:

    早周的天命观认为,以身居天子之位的“王者”为中心的贵族统治者的“敬德”“保民”行为能使天命下贯到统治集团身上。而“敬德”“保民”的实现效果不能依靠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向上祈求来实现,而必须通过以天子制度为核心的威仪法典使人间的“亲亲”和“尊尊”的秩序与意义建立,从而人间的和谐作为德业才能声闻于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周天命观的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ow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