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昊耘:
昨天匆匆把《今日简史》翻完。
今天早上在《沟通圣经》与《学会提问》之间纠结了一会,决定选择《沟通圣经》。因为觉得无论在外面还是家里,沟通都有问题啊!
今天看到5页。了解了沟通的过程、目标与不同的诠释。
一、沟通的四大目标
当自己或对方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还是没听懂我的意思”这类的话,就说明沟通有阻碍了。
无论是书面还是口语,或是其他媒介,沟通有四个主要的目标:
被接收(听到、读到、看到)
被理解
被接受
使对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或态度)
只要没有达到其中任何一个目标,就意味着沟通失败。
所以叫嚣“我说的话你听不懂吗?”
是不是很熟悉!
二、个人诠释的不同
“我说的话你听不懂吗?”中的“话”要双方都认同或了解大致相同的意义,才可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就好像你跟泽杋说“某一款游戏很好玩”只要说一个名称或你们知道的共同点,两人就心领神会,而妈妈就一头雾水。
这时,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会打开这个游戏跟我展示一下(沟通开始);相反,说一句“你不懂!”低头做其它(不做沟通)。
三、非语言沟通
这时,妈妈看你一脸的不耐烦,双唇紧闭。就知道我应该安静地走开。
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面部表情。
沟通除了文字、语言外,还有“非语言沟通”的形式。
比如:微笑、点头、眼神、语气等属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方方面面的其它。
所以才有“察颜观色”的说法。
包括从文字中的语气也会泄露你的心境。
从以上种种就能感受到对方是开心、愤怒、伤心、高兴等情绪。
四、不同的情境中的沟通
对于文字(语言信息)或非语言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同样,身处不同的时间和情境时,一个人会根据以前的经验产生不同的反应。
比如:你第一次见到A生,他表现得很傲慢、霸道;那么当你下次再要见他时,是不是会预期他就是一个自大狂妄的人。那么你这次再和他沟通时,很可能 一开始就会采取强硬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会让他感到威胁,于是他就采取霸道的态度和你抗衡。最后,你觉得自己当初对他的判断是没错的,这个人就是很傲慢、霸道。
而事实上,在不同的情境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言行举止,如果你再度和A生碰面时采取不同的态度,他很可能就不会表现出傲慢、霸道。
就如同,当一个人跟你接触时表现出不礼貌时,你及时地指出或委婉抗议,那么下次他必收敛。
记住,人的行为是会相互影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