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年6月6日,文天祥出生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被誉为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今天聊聊他与淮安的故事。
文天祥的生平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后改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高中状元,随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务。
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被派往元军军营中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南归。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市从容就义。行刑前,他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时年四十七。
文天祥的诗词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但作为南宋状元,文采自然也是非同一般。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最有名的一句诗当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今读来,仍是热血沸腾。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指南录》,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此前,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元军将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文天祥与淮安
宋代,淮安处于宋金交战的前沿地带,屡遭兵燹。如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韩世忠、梁红玉屯兵楚州。到了南宋末期,淮安更是屡遭元军铁蹄蹂躏。
如今可考,明确记载文天祥和淮安之间关系的,是他在被俘押送元大都途经淮安的经历及其所留诗篇。
根据相关研究文章介绍,当时淮安称为“淮安军”,治所在楚州。天启《淮安府志》记载:宋淮南为楚州山阳郡又为淮安州。淮北为海州东海郡,安东州、清河军、淮阳军,俱属淮南东路。建炎中,置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寻罢。宝庆以逆全之乱,降为淮安军。
祥兴二年(1279年)4月22日,文天祥被押解从广州出发去大都,九月初一日来到了淮安。其诗《淮安军》描绘了当时楚州遭受兵灾之后的惨状。
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
累累死人塚,死向锋镝中。
岂无匹妇冤,定无万夫雄。
中原在其北,登城望何穷。
在楚州住了一宿后,文天祥继续北上,写有《发淮安》一诗:
九月初二日,车马发淮安。
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
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
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璃盘。
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
云我戌江南,当军身属官。
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
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
随后,文天祥又来到了小清口(位于今淮安市西南),写诗《小清口》曰:
乍见惊胡妇,相嗟遇楚兵。
北来鸿雁密,南去骆驼轻。
芳草中原路,斜阳故国情。
明朝五十里,错做武陵行。
接下来,他渡过淮河,来到一名曰阚石的地方,写有《过淮河宿阚石有感》。
北征垂半年,依依只南土。
今晨渡淮河,始觉非故宇。
江乡已无家,三年一羁旅。
龙翔在何方,乃我妻子所。
昔也无奈何,忽已置念虑。
今行日已近,使我泪如雨。
我为网常谋,有身不得顾。
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
天长与地久,此恨极千古。
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
文天祥在阚[kàn]石住了一晚,按理说这个地方应在淮河两岸。有学者研究认为此处的阚石即后来的浪石,位于今淮安市淮阴区王营、小营一带。
夜宿阚石后,文天祥向桃源(今宿迁泗阳县)进发,在路途中写有《桃源道中》一诗:
漠漠地千里,垂垂天四围。
隔溪胡骑过,傍草野鸡飞。
风露吹青笠,尘沙薄素衣。
吾家白云下,都伴北人归。
……这被俘押送的一路上,文天祥也算是望尽天涯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前前后后数首诗作(在今天宿迁境内还有《桃源县》《崔镇驿》《发崔镇》等),写尽了人生百味。
相关研究认为,文天祥在被俘之前很有可能来过淮安,视察军情。其《吊战场》:“连年淮水上,死者乱如麻”;《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之句;还有三首《议纠合两淮复兴》。
清边堂上老将军,南望天家雨湿巾。
为道两淮兵定出,相公同作歃盟人。
南八空归唐垒陷,包胥一出楚疆还。
而今庙社存亡决,只看元戎进退间。
扬州兵了约庐州,某向瓜洲某鹭洲。
直下南徐侯自管,皇亲刺史统千舟。
以上部分配图和文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