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曾国藩

作者: 高黑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11:38 被阅读28次

    在周航的新书《重新理解创业》里,雷军做了篇序 ----《认知和思考最好的体现是面向未来的行动》。

    关于雷军的某些观点,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比如“风口上猪都能飞”、“快速迭代”、“小米创业七字诀”。这篇序文里,雷军又总结了十条自己的创业体会。

    不过,我对这十条感触一般,可能不是创业者,没法感同身受。但是对他在文中提到的,自己离开金山到创立小米之间的一段反思,印象深刻。

    我与周航有段相似的经历,2007 年金山软件上市后不久我宣布退休,一边做天使投资,一边对自己在金山的创业历程进行复盘。企业上市本来是成功的标志,但我却没有太多的喜悦感,因为与同时期几家互联网企业相比,我觉得当时的金山软件不够大成。而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次的长考持续了三年之久,直到我在 2010 年创办了小米。

    我在那段时间的思考几乎像是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残酷,但非常真实。我先是总结了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而且,这也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曾国藩,他们的心得是相通的。

    或许,大道都是相通的。

    人欲即天理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名和利,而且还要舒服。整天想的,其实就是要么多赚钱,要么证明自己多牛逼。

    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帅哥美女,大房豪车,其实每个人都想这样,只是现实不允许而已。

    只有真正接受这个现实,才算真正体会了人性,才能深刻的了解客户需求,处理好领导、下属和同僚的关系。

    优秀的创业公司都懂得散财,马云、任正非、马化腾,无一例外。

    情怀很美好,但不如人民币可靠。

    曾国藩在父亲去世在家守孝之前,是一个愤青,对官场上的腐败十分厌恶,处处做清流状,但也处处碰壁。复出后,他彻底变了,将领和士兵的工资业内最高,对手下拼命的保举做官,甚至攻陷天京时默认士兵打砸抢。对清代官场的陋规,则一律顺从,该送钱的,该打点的,毫不手软,只是自己保持清廉即可。

    名和利,都是人欲,都是工具,你能驾驭它们,就能驾驭别人。

    你以为米粉们疯狂的买小米手机,都是为了情怀吗?还不是便宜吗。

    你以为,果粉们排队买苹果新手机,是崇拜乔布斯?还不是可以炫耀吗。

    顺势而为

    雷军做金山做的很辛苦,并不比小米时期轻松,甚至还更煎熬。但是,只取得了小成,而没有大成。雷军自己的总结,就是太逆潮流而动了。办公软件、操作系统,全世界都被微软统治了,这个领域要创新太难了,别的国家和公司也不成功,伟大如乔布斯也仅仅是分得一小杯羹而已。

    雷军当年眼不下这口气,一定要和微软较个高下,结局就是金山勉强上市,但是作为创业老大哥,眼巴巴的看着后辈们纷纷BAT了。

    曾国藩晚年给子女的家训中,首先强调的也是大势。清廷能否打败太平天国,要不要学习西方搞洋务运动,背后都是有大势的,而个人的作用必须在大势中才能更好的体现。逆势而为,注定失败。

    颠覆创新

    人欲也好,大势也好,甚至人缘和专注,都不是最难的,尤其对于大成而言。雷军总结的这五点,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颠覆创新。

    不管政治、军事、商业,所谓的事业,都离不开竞争。所谓的成,不管大成还是小成,都是在竞争中胜出。如果你会的别人也会,你如何保证能胜出,就算一时胜出,又如何保证能维持和稳定?

    所以,最终,你还是得手里有绝活。而颠覆创新,就可以让你具备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雷军放弃了运营商渠道,甚至放弃了传统的线下渠道,用线上低成本销售模式一举突破,迅速成功,摧枯拉朽,降维打击。这个模式在当时是颠覆性的。

    几年后碰到增长瓶颈,雷军拓展的线上线下同价模式也是颠覆的。

    曾国藩一直给人以勤能补拙的印象,甚至在军事上也是“结硬寨,打呆仗”,到哪里都是挖战壕,如蟒蛇般把对手绞死。其实战壕战是军事史上的颠覆式创新,在火枪发明,以及火枪的准头和威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双方的作战更多的是运动战,是冲刺,对杀。但当火枪的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躲在战壕里放枪,则几乎是不败的,可以抵御任何冲锋。

    据说英国人戈登把这个战术学去,应用到了一战中。尤其后来发明了机关枪,整个一战就是战壕站,谁冲锋谁死。

    颠覆式创新的能力和水准,是决定一个人和企业成就的最重要因素。

    广结善缘

    这点在中国尤其适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四处树敌,走运时还好,背运时,容易被人下石,或者墙倒众人推,增加了翻身的难度。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手机行业里大家打来打去很多,各路水军横行,但是靠互联网起家的雷军,很少会攻击别人,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默默的接受,不还击,不辩驳。

    曾国藩前期上上下下都怼,连皇帝都敢怼,但复出后,则异常的灵活和低姿态,对上顺毛摸,对周边则时时请教,处处答谢。

    说到底,为了那个“成”,其它都是手段。

    专注

    少即是多。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时间永远是不够的。对手永远是强大的。

    要想在竞争中胜出,要想成,尤其大成,就只能选择少数的事情,all-in,做到极致。

    曾国藩从30岁开始,常年做日课修炼自己,放弃了很多无畏的社交活动,前期主要时间用在了自我修炼上,后期则用在了军事上。基本这两件事,奠定了其在中国历史上半个圣人的地位。

    其实不仅曾国藩,我们仔细想想任正非、马云、马化腾、甚至历史上的各路成功人物,在上述五点都做得很好。就连美国的乔布斯、比尔盖茨、贝索斯的经历,除了“人情”这点不同以外,其它四点也都符合。说明,雷布斯总结的这五点有通用性。

    之所以特地拿雷军和曾国藩来比较,是因为他们的经历有相似之处,都有个中年小成、休息、复出后大成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雷军和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ck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