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广告圈
我们为什么痛恨广告?因为营销理念太硬了

我们为什么痛恨广告?因为营销理念太硬了

作者: 白羊029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22:25 被阅读0次

说起广告,可以说没有几个人是不反感的。

即使是广告人,也很讨厌浏览着网页时弹出一个广告窗口。

特别是那些“X”特别小的,即使你击中了靶心它也会跳转到广告页。

恨不得把电脑砸了

其实说来也奇怪,我们离不开广告。

没有广告,我们不知道有一款合心水的产品在市场上出售,更不可能把它买回家。

没有广告,所有产品的成本都会大幅提高,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物价也随之大幅提高。

可见,我们离不开广告,我们只是很讨厌广告。

不过跟你说个秘密吧!

即使你嘴上把广告骂得狗血淋头,其实在骂的过程里,某一品牌的名称、logo或者配色已经定格在你的脑海中。

很可怕吧?

所以说,这些广告并非无用,只是太难以让人接受罢了

无意识中记住了讨厌的广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广告难以让人接受呢?

答:它们太~太硬了!硬得咯牙!

我们都知道,广告是营销其中一种手段。

从作用上来说,两者都是将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到消费者中。

从这个定义就可以发现,与消费者联系最密切的,就是媒介。

媒介的存在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和效率。

而问题就出在媒介与消费者的传递之中——两者的沟通太硬,导致消费者不愿听广告的说辞

什么样的沟通最柔软,最容易让人接受?

​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就不难发现,那些能让我们产生信任的沟通最容易接受!

最容易让我们信任的沟通,就是口碑——一个从人类商业发展开端就出现的事物,然而却被现代一部分营销人认为其 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大不如前!

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媒介涵盖线上和线下,已经发展到数十种。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

祖祖辈辈口中的“口耳相传”,用营销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就是将“熟人”作为媒介,让他为某一产品背书,再将信息推荐给他的熟人,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地背书下去。

由于熟人间的传播容易产生信任,而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从众心理。随着传播基数的扩大,信息传播的效果将越来越大。

所以这种看似最低级的营销手段,往往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当今市场营销学赋予的众多“+营销”,大多是“口碑营销”的衍生物

比如“饥饿营销”。它被或多或少地运用在去年火起来的喜茶上。

其实从运用的心理机制上看,“饥饿营销”与“口碑营销”都运用了人从众的心理,本质没有太大差别。

随着排队人数的爆炸增长,这款网红茶也就越来越爆炸。

喜茶也因此拉近了顾客与顾客、顾客与品牌的关系,很柔性地起到了传播的效果。

可见这种营销,是最不容易让人反感,最容易被人接受的。

口碑营销

反观现在被我们嗤之以鼻的广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太硬——阻碍了我们日常的生活,犹如一块巨石将原先顺流而下的小溪阻挡。

就像当我们侃侃而谈时突然被某人插嘴岔开话题,脑海中肯定会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过。

夸张点举个例子

如果你在大街上走着,突然某位陌生大叔走过来跟你说某某马桶用户体验极棒,你不可能动心吧?可能还会嫌他挡着你去约会的路。

这是因为你和他之前没有任何交集,他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不可能取得你的信任。因此他对该马桶的承诺属于无效背书。

这就像我们所讨厌的广告,没头没尾地跟我们说某某有什么好处,当然难以让人接受。

这样的广告,能起的作用就是提高曝光度,但它走不进消费者的心。

不过呢,话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有什么情况下这种比较“硬”的承诺能获得我们的芳心呢?

先看看这个变式。

如果把陌生大叔换成某个有名气的马桶品牌CEO(这栗子的可能性与在街上偶遇李小龙有得媲美),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你虽与他不是熟人,但你知道他背后的品牌是值得信赖的,那这样的背书就有可能有效。

放到现实中,这个CEO就是代言人。即使再“硬”,再“咯牙”,只要这是我的爱豆,他说什么都对对对。

代言人有“软化”的功能,能将与部分受众的传播硬度“软化”。

划重点,部分!

假如你不认识/不喜欢这个CEO,或者你刚给新家买了个马桶,或者你住的是酒店……

那这位代言人无论如何甜言蜜语都无法获得你的芳心。

最多……最多会让这CEO签个名,或拍个照发条朋友圈,你就赶去约会了吧?

 嗯,拍完就溜~

所以广告要让人容易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消费者的洞察。

得知道受众是谁,

受众什么时候需要/不需要某样东西,

受众有什么想说又难以表达出来的话

……

好的洞察,才能将原先硬邦邦的说服,变成柔软的“口碑营销”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广告主意识到将广告“软化”的必要性。

比如在一些综艺节目中巧妙地将品牌信息植入其中,当属于广告的成功转型。

特别是那些将产品的功能、特点或者理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综艺的情节当中

这样的广告植入,能将传播的硬度降得很低。

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广告主的曝光度,也让观众很容易接受。

综上,我们为什么痛恨广告?太硬了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痛恨广告?因为营销理念太硬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fr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