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简书,习惯性浏览友友们的互动,其中有一条:“你天天这么能写,什么脑袋呀,分给我点。”
能写?不敢当!啰嗦?我还真的能啰嗦!真实生活中我真的是个话痨,不方便说的话,或者不能说的话,换个方式就用文字表达了,给我的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
从刚进平台每天啰嗦几百字,到目前每天啰嗦几千字,基本都是身边生活的人和事的真实记录,或者艺术加工。写作与我就是生活中的道场而已。
01
刚到平台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给我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每天写上一个片段,几百字,慢慢感觉几百字不足以描述我的心情,那就写千字文吧,可能更具体一点。
就这样我在平台像个游击队员一样逛游了一年,遇到了从容小主,那时候我一天就能啰嗦到3000字,而且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值得记录的东西。仿佛千字文已经盛不下我膨胀的心,那就写小系列吧,一个系列记录一段生活。
系列文最短的1万字,最长的10万字,十几部系列中记忆幽深的就数以下几部了!
《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军垦二代现状》《军垦三代面面观》
我在兵团生活了30年,也算半个军垦人,一代记录的是老军垦的组成部分;二代都是我身边的同事们;三代是孩子和同龄人的生活轨迹。身边的人和事,记录起来没有那么多修饰的东西,甚至土得掉渣。
《那年那月》
记录了我从4岁到15岁的一段成长经历,因为家庭突变的原因,我4岁的时候从爸妈的掌上明珠瞬间成了农村的土妞,刚开始的恐惧、担心,到慢慢适应,以及在成长中感悟到的农村真实的现状。从大集体到包产到户,后来拼命苦读,最终离开那里。
11个年头是我人生成长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体验了人间冷暖、爱恨情仇,那段经历对我的性格形成有极大影响——强势、能打、不服输、向上。
《父亲和他的兄弟们》
用第一人称记录了公爹 参军、成长、成家、扎根兵团几十年的人生轨迹。
他是DZ出身,1951年初中毕业到西北参军,并在兵团安家落户,其他兄弟也散落在各地,而当时的形势呢?家中的大哥替他扛下了一切:被批斗、游街、给父母养老送终,公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大哥、大嫂当成父母去孝敬。
几个兄弟谱写了一曲人生大爱,各自都不带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解忧杂货铺》
主题描写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救赎过程,中间穿插着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困惑。
题材采用了书信的形式展开的,退休老师方若曦退休后开了一间文具品商店,在经营商店的时候,用书信给小学生和初中生解惑;用网络沟通的方式和成人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最后那个抑郁症患者最终突破心理束缚,走到了阳光下。
《老程37年新疆创业路》
老程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18那年凭着修表、刻章的技术从四川老家到新疆投奔亲戚,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从一张修表的桌子,机缘巧合下盘下一间铺面开始做劳保生意,后来经历招标风波、老家建房、把侄子从老家接到身边,还有岳母家一系列狗血剧情。
18岁意气风发,到55岁中年大叔,他的经历也是新疆发展几十年的变革的缩影。
这个系列剧是所有系列剧中字数最多的一部,竟然啰嗦了10万字。
02
写完系列剧感觉不过瘾,就萌生了写一部小说的念头,不过当时我还是有点犹豫:系列剧顺着时间顺序推进就好,可小说讲究转、承、起、合,我能转起来吗?最后能否合起来?
我这人吧,就这性格,想到就会行动!于是《逆袭》就迅速开工了!
《逆袭》的主人公是我儿时的伙伴朵朵,也是邻居,我是落难的“公主”,与保姆奶奶相依为命;她是半岁失去父亲的“小可怜”,母子三人报团取暖。相同的经历,让我和多多成为了好朋友。
她的成长经历就像一根绳子贯穿始终,没有大纲,我也不会写大纲,刚开始我的想法就是用50个章节,12万字就能收工。可是思绪不听使唤,写作写作,剧情发展往往节外生枝,生出的枝条又是一个章节。
尤其是到了最后本来主人公的生活就该安定下来,可是脑海中一个声音告诉我:“落入俗套了!”
也是,生活哪有一帆风顺的?节外生枝是常态!于是又往前继续推进,不知不觉推到97章,3万字,历经磨难,主人公达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和儿子团聚,同时升华了人格魅力。
《逆袭》顺利完工,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原来我也能啰嗦出23万字!
还没有从《逆袭》的喜悦中走出来,亲戚家生病的儿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为看中医暂住我家!
被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从学业、工作、思维都被束缚,主人公就像一头困兽在原生家庭的漩涡里挣扎不止,于是《拯救》在我的脑海中瞬间蹦出。
由于是现实生活记录,剧情随着生活的推进而推荐,不能日更。一旦长篇在手,就停不下来的感觉,于是《军垦岁月》就提上日程。
两部剧轮换更新,或者同时更新,竟然没有违和感,我自己也享受这种更文的过程。
03
摸索着写了三年多,貌似碎碎念已经不过瘾,就想写写小故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写好的文投简书《故事》专题,屡屡被拒,让我有挫败感,但我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被拒。带着疑问参加了故事写作课,终于弄明白的原因——个人感悟成分太多,写微头条留下的后遗症。
刚开始练笔是在某条上写微头条,叙述一件事之后在结尾习惯性写到:由此,我想……得,毛病留下来了!
后来刻意练习故事文,慢慢就被收录了。此后一段时间,每天更新一个长篇章节,再写个小故事,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正当我瞌睡的时候,枕头来了:写作群里发起了当日命题3000字挑战活动,我毫不犹疑参战了!
有命题,就像上学时写作文一样,上个月十几天里,除了主题“秋”写成了游记,其余都写成故事文,篇幅长一点的再投简书平台的《短篇小说》专题,也是不错的选择。
金秋九月,这个活动在群里还在继续进行,我还在参与。
每天起床到群里看当日命题,晨跑的时候,一边听书,一边构思当日的命题作文,心里大概有个轮廓。
饭后坐在床上,支起电脑桌开始更文,有时间刚写个开头睡意袭来,把电脑推到一边,倒头就睡,睡饱之后,精神饱满,“啪啪”敲两篇日更文,雷打不动的习惯。
晚上散步回来,看会书,习惯性再练习一个问答,从以前的300字以上,到目前必须达到500字以上,这也不算什么,多啰嗦几句就完事了。有时间思绪收不住,啰啰嗦嗦就800字或者上千字了。
04
写作就是输出,如果没有持续的输入,脑袋里的那点存货很快就能消失殆尽。
感恩网络的普及和发达,以前只能到实体店买书、买杂志,现在读书、听书的平台多了去。
习惯在番茄听书,在微信读书看书,而真正看纸张书我还是习惯坐在书桌前,一边看、一边记才能找到阅读的感觉。
目前我还没有去扫榜,而是听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需要的书籍。
读完《我的苦难 我的大学》,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给我启发,我才写了《逆袭》;
听完《知情》,我的《军垦岁月》才得以推进,《小巷人家》给我记录主人公回上海提供了素材;
《空巢老人》和《新养老时代》给我推进《拯救》有很大的启发;
某乎上的盐选专栏推出的小说够精彩,对我每天写故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毕竟我们是业余写作爱好者,做不到专职写作,除了基本生活,还有自己的小副业要经营,留给文字的时间毕竟有限。有限的时间段里,锻炼第一,读写第二。
锻炼强身健体,读写丰盈内心世界。
05
也许有人好奇:“你每天写那么多,收益如何?”
说来惭愧,码字这几年的收益也就平台里的几万贝,还有写问答日更给的一点奖励。
至今我还没有投过稿,不是不想投稿,而是自己的文笔有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旦投稿,就要按照编辑的要求写大反向。
仅有的一部所谓的小说还被雪藏,听别人的小说看自己的文字,差距不是一点点,与其去扑街,还不如继续开新篇——开篇就要写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