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读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在一眼就能看见底又不能出门的房子里,突然发现很多平台都推出了免费阅读的活动,刚好可以看看电子书打发一下百无聊赖的日子。选这本书的原因并不是看到了这本的简介,而是我发现很多人都在推荐,我也没有仔细看推荐理由,直接翻进去了第一篇文章《皮囊》。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04373/73fb89ef10e031c0.jpg)
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让我印象很深刻,她骨子里住着硬汉,自立自强,做事麻利。她很坚强,并不觉得白头人送黑头人这件事让她很苦恼,就算切断手指也是很淡定,她把自己的肉体看得很轻,认为肉体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以致于某一天她摔倒里躺在床上就很难过,因为她的肉体困住了她的灵魂。
阿太的心态很好,是破红尘云淡风轻的那种豁达,所以作者很喜欢跟她倾诉,虽然她耳背,但是他能在她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中得到安宁和释然。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生活硬生生把不少的人磨练成刀枪不入的硬汉,也让许多人在夹缝生存中得到了不少启示。没有多少人能顺风顺遂,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04373/cef58c5c0fab673f.jpg)
第二篇《母亲的房子》,似乎看到了我自己的母亲,有些许相似,所以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也很惊叹为何作者心思如此细腻,波动的情绪瞬间感觉到赤裸裸的自己受到了威胁。
我的母亲也是跟主人公的母亲一样,对有一件属于我们家的房子有很深的执念。倒不像作者母亲那样为的是村里平起平坐的尊严,为的是颜面,而是想要一间像模像样、有归属感的房子。我想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理想吧。
我以前是没有办法理解迫切需要房子的渴望,自从成家之后,我是特别深有感触。那是出租房、别人名下的房子给不了的感觉。是能自我支配的优越感,是努力得到的归属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04373/15ab351f35526064.jpg)
读完了皮囊,我感觉我的内心都似乎显露无疑,五味陈杂。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厚朴、阿小、张美丽、文展等等,看似巨大却也平凡,仿佛就是身边的影子。作者极具透彻的眼睛里总是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仿佛就是自己的内心。
除了书中描写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些风俗,比如《我的神明朋友》,确实太贴近自身的生活了,也因此让不少人产生了共鸣。或许就是作者的用心,才能让无数读者拍手称赞。
也许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造就了现在的我,就是生活中磨练才能把我打造成社会最适应的人,但是我依旧是我,初心不变的我。
正如开头所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揭开皮囊,我读到了内心,是炽热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