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心理不拆不成器
向《白夜追凶》学习如何战胜拖延症

向《白夜追凶》学习如何战胜拖延症

作者: 资深美丽拆书家任丽娜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17:54 被阅读89次
    潘老师

    最近我被潘粤明和“潘粤暗”两兄弟成功圈粉,为了追剧(悬疑剧《白夜追凶》)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优酷会员。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等更新。

    那种急切想知道谁是幕后大Boss、全部脑细胞都在琢磨凶手到底是谁、看到进度条撑不住了心情莫名不爽的感觉,你懂吧?每一个追过剧的你,要不要击个掌?

    其实不光是悬疑剧,你热切喜欢的每个剧或者书,可能都让你有这种感觉。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它对我们战胜拖延症会有什么启发呢?

    “影响力教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新书《先发影响力》写到了说明追剧背后原理的“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她师从现代社会心理学公认的奠基人库尔特·勒温。她经常跟老师勒温和同学们一起在柏林的一家露天啤酒屋聚会,交流想法。一天晚上,他们说起店里一位身怀绝技的资深服务员。这人无需纸笔帮忙,就能记住一大堆就餐者各自所点的饮料和食物,上菜时从不出错。随着讨论的深入,勒温和蔡加尼克设计了一个计划,想要试试这名服务员记忆能力的极限。等他为所有人完美无误地上完菜之后,学者们把盘子和酒杯遮起来,请他再回到桌子边,说出每个人各自点了些什么。可这一回,服务员没能做到,甚至猜都猜不准。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大的前后差异呢?

    勒温和蔡加尼克认为,一旦服务员把最后一道菜正确的放在本桌最后一名就餐者面前,他上菜的任务就从“未完成”变成了“已完成”。未完成的任务更令人难忘,更能留住注意力,这样才能得到成功的推进。一旦完成,注意力资源就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了;可当活动正在进行时,必须为它保留高强度的认知关注。

    目前,有关这一主题已经有600多项研究,得出两点重要结论。

    第一,和露天啤酒屋事件完全一致,对一桩正在执行的任务,如果它尚未完成,我们对相关元素会记得更清楚,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仍受其吸引。第二,如果投入了一项这样的任务,但却遭到打断,我们会感觉很不舒服,很想回去继续完成它。这种欲望反映了对认知闭合的渇求,它促使我们回到之前没说完的故事、没解决的问题、没完成的目标上。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例外,毕竟还是有些人对认知闭合的渴求并没有那么强烈,或者对某一项任务并不是很投入。

    当你看完一集电视剧而下一集还没更新的时候,此时,它就处于未完待续的状态,我们的注意力会分配在这个未完成的事情上,很想继续看下去。因为“未完成”能带给人一种不舒服的闹心感,我们就会采取行动避免这种感受。

    评书艺术中的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之前的预告部分,总念念不忘那个被打断只看到一半的电影,都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解释。

    这个原理如何帮助我们克服拖延症呢?怎样才能把要做的策划方案、要写的工作汇报、要做的设计图变成悬疑剧一样去追,迫不及待去做,而不是一拖再拖,拖到不能再拖?

    看看著名作家海明威是怎么做的吧!

    海明威

    他不会在写完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之后自然停笔,而是在意犹未尽的时候搁笔。根据“蔡加尼克效应”,当他逼自己不把已经想好的段落写完,而是停下来,把笔放下,离开书桌的时候,他会迫不及待地想回去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任务。

    同样的,策划方案,工作汇报和设计图等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强行打断,创造“未完成”状态。这样就可以驱使自己迫不及待完成任务啦!

    不过,看到这里,你想到不把时间浪费在追剧上的绝妙招数了吗?

    此文未完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白夜追凶》学习如何战胜拖延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qc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