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b301c82fddbe028c.jpg)
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躁动的创业兴盛时代,尤其对于中国来说,则更是如此,从2014年开始,在国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号召的大力宣传下,出现了全行业、全民式的创业大潮,“创业”成为了新闻报道和人们聊天最常见的话题之一,创业浪潮一阵高过一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组成创业的群体不仅有70后、80后,更有许多90后、在校大学生等等。
但是与之相伴的却是另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为80%左右,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而其中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更是高达惊人的95%左右,即使是幸运存活下来5%的企业中,没有盈利、收支相抵的也占到了三成左右。
创业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年轻人创业更容易失败,创业成功又要具备哪些要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3dca3080b11da37c.jpg)
对于年轻人创业者来说,资金不足或许是创业失败最大的原因,资金问题的确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仅仅归结于此,好像又过分简化了,因为有些人拿出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去创业,结果还是失败了,而有的人只靠几千元,几万元起家,但是却做出了堪称卓越伟大的成就,比如22岁的李嘉诚凭借筹措和积蓄的5万港元,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间小公司——长江塑料厂;16岁的王永庆用东挪西借来的200元钱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米店。
在《一开始创业就做对》中张兵结合自身9年的创业指导经验,并综合87家本土小微企业创业实例,讲述自己创业经营和管理经验的心得,全方位的剖析创业的奥秘。
作者张兵是四川省人力厅特聘创业导师、西南IT精英商学院院长、还是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区创业导师,曾被台湾中原大学等多家高等学府邀请演讲和交流,并出版过多本财经畅销书,对创业有着多年的观察,培训和思考。
在本书中,只有冷静客观的分析,清晰详解企业经营的本质,一层层讲述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从项目筛选到团队建设,从销售渠道到人力管控,从市场营销到商业模式,从政府资金到VC融资.....,给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创业分析,正如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叶茂中在书中的评价:“以颠覆性的创新思维,一步步分解创业流程,从发心起愿,到筹备策划,到执行操作,每一个创业环节都做到了‘打破思维里的墙’。”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创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99%的问题,都是别人遇到过并且解决了的问题,其实只要肯学肯问,很容易有答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创业虽然并不容易,但是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可循,创业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一系列问题最终都能归纳到这么五个部分:项目筛选、团队组建、员工激活、资金筹备以及市场营销,能够把这五个方面搞定,创业其实并不难。
但是问题是很多年轻创业者大多都没有做周全的准备,只是凭借一腔热情就匆匆忙忙的开始找项目、开公司、做业务,结果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一个接一个,让自己焦头烂额却收效不高,最后时间、精力、资金都耗在里面,团队也撑不下去了,只好宣告失败。
许多人提到创业,惯性的思维模式往往是:开公司,铺大摊子,再做产品,然后销售的流程。对此,王兵说到,这种模式不是不可以,但是对于资金有限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往往风险比较大,他在书中还仔细地算了一笔账:20万的投资,如果开一家小微公司,5个员工,租用60平米的办公室,一个月下来最少就是2.6万的支出,如果4个月内不能正常运转,往往现金流就非常吃紧了,企业就会处于生死边缘了。
对此,王兵在书中说道:“如果用逆向思想来考虑创业,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先有销售,再做产品,然后再铺摊子”。在解决资金之前,先解决销路是最安全的,通过“潜伏”在成熟的企业里了解市场渠道,然后再小批量的生产试错,把亏损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只有了解别人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只有充足的资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创业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人不多。放眼望去,市面上与创业有关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大多数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或是千篇一律的言辞,但是创业者真正想要的,是具备实战性的创业指南,《一开始创业就做对》就是这样一本实操性很强的指导全书,适用于100万创业期的中小企业。
创业,读这一本书就够了,翻开本书,明白创业流程,避开创业陷阱,助你少走5年弯路,早日实现创业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062/67f11944dbf4898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