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的课例《大红花》和《转述通知》,描写人物外貌。习作教学课前老师精心设计,充分给予真实的情境和表达的需求,学生在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说,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一节课《大红花》上课时,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朵大红花,花的下面写了四个字“热爱劳动”。问同学们,老师可以把大红花送给谁?同学们陆续推荐了班里四位热爱劳动的同学,但只有一朵花,送给其中哪一位最合适呢?于老师让这四位同学的支持者,分别站到教室的四个角落讨论,拿出自己支持者最典型的热爱劳动的事例来讲述原因,随后轮流在班上分享。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怎样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热爱劳动。最后于老师又拿出了一朵大红花,下面写着助人为乐,让学生写作文,三十分钟后,孩子们就完成了。
第二个课例是让学生写人物外貌和转述通知,于老师精心设计。上课铃刚响,教研室的一位陌生的女老师来教室找于老师,并让于老师下午1:00带上教学设计到教体局开会,要求准时参会,不能迟到。于老师来到教室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想把这些事情告诉于老师。于老师就问同学们来的这个人有多少岁穿什么衣服?个子有多高?长什么样?孩子们对这位于老师的外貌说的非常的清楚,多次的交流补充后,清晰地转述了通知。
这两个课例都是基于真实的情景来设计,学生才有表达的需求,自然效果是非常好的。
最近让孩子们写日记,如果日记不定题目,孩子们写的句子非常通顺,内容多样化,写作风格也很活泼。如果日记围绕教科书上的习作内容并题目让学生写,孩子们很多写的很失败,而且也写不详细,因为不一定孩子没有感触的,正好是老师让他写的。
所以说,所有的习作教学,都要让孩子们有表达的需求,即使有的题目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差的很多,就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想办法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交流,发自内心的想表达,有见地,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网友评论